柏林泰格爾機場出站口,滿頭白發的出租車司機米勒,把記者手中的行李箱放到后備箱內。“我今年71歲了,這點力氣活是可以勝任的。我平時幾乎都不生病,感冒睡兩晚準康復。”米勒的語氣顯出些許倔強。
路上,米勒聊起了他的從業經歷,“我是退休后才做這一行的,五六年前開始開出租車。”米勒曾是一名公司出納,退休后原本想過段清閑日子,無奈子女不在身邊,老伴兒去世得早,公立養老院遲遲排不上隊,私立養老院又去不起,只得重新上崗。“工作了大半輩子,還是沒有閑錢能滿足周游世界的夢想。因為年紀大,退休后再上崗遇到了各種‘閉門羹’,開出租車是我最后的機會。”
在德國,像米勒這類高齡從業人員并不鮮見,其中大部分為退休后重新走上工作崗位。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今年8月公布的退休老人生活現狀報告,需要領取救濟金度日的退休老人比例為3%,是10年前的兩倍。報告顯示,每個月收入低于973歐元而“面臨陷入貧困危險”人群,比例占到14.9%,其中女性比例高達21%。
記者所在小區物業就有一名68歲的女清潔工艾麗,盡管患有關節炎,還是需要常常跪地擦洗墻體角落。“老伴兒走得早,我必須做點什么養活自己……”艾麗苦笑著告訴記者。盡管退休再就業人群中,39%為“再創業”人員,成立公司或是成為顧問,薪酬并不比退休前低。但大多數退休人員重新走上崗位,只能選擇一些對年齡限制較寬的服務行業。
德國現行的退休年齡法令規定,2015年德國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5歲零4個月,并將于2029年上調至67歲。11月2日,德國基民盟經濟理事會秘書長施泰戈建議將退休年齡延長至70歲,以應對德國日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法蘭克福匯報》刊文指出,刺激德國老年人不愿離開工作崗位的首要原因,是低息破壞了迄今為止的養老計劃,德國老年人光領國家退休金難以為繼。歐盟早在2010年就發布戰略報告,敦促成員國在2060年前,將退休年齡提高至70歲,理由正是這一點。
德國市場調研機構捷孚凱的一份問卷調查稱,只有37%的德國人對退休以后的生活水平感到樂觀,1/3的人持悲觀態度,調查結果低于國際平均水平。捷孚凱全球金融服務部主任亞歷山大·策表示,盡管德國有國家資助的養老保險體制,但隨著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國家補貼的養老金長期來看,不足以維持民眾所期望的生活水平”。
“如今到處都在議論‘以房養老’,可年輕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退休金會不夠花。”名下沒有房產如今已經成為米勒的一個心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