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島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碼頭及其附近海域成功完成了中國海洋大學為主研發的海洋可控源電磁勘探系統淺海聯調聯試。測試期間,布放了中國海洋大學自主研發的五臺海底電磁采集站和大功率水下電流發射器。
自2010年以來,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李予國教授團隊針對深水區含油氣資源的勘探與評價需求,作為863課題技術首席,帶領多學科、跨學院的攻關團隊,成功研發作為海洋可控源電磁勘探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1000A級水下大功率電流逆變系統和4000米海底電磁采集站。
此次在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進行的是海洋可控源電磁勘探裝備近海環境系統聯調測試和功能性試驗,將海底電磁采集站和水下電流發射器布放至指定海域,利用電流發射器發射低頻電磁信號,位于海底的電磁采集站接收并采集來自海底的電磁感應信號,測試電流發射器和電磁采集站的協同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近海測試將水下電流發射器的最大發射電流調至1000A并測試成功。據李予國教授介紹,目前國際上只有一家專門從事海洋電磁油氣勘探的地球物理公司具有研發1000A以上可控源電磁發射系統的能力,國際知名海洋研究機構美國Scripps海洋研究所研制的海洋可控源電磁發射系統的最大輸出電流為500A,而此次中國海洋大學自主研發的水下電流發射系統樣機的最大輸出電流達到1000A,此次海試成功證明中國海洋大學自主研發的水下大功率電流逆變系統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測試現場,水下電流發射器的主要研發人員亓夫軍老師告訴記者,他幾年來一直在做這個項目,這次測試成功感覺心里的一塊大石頭放下了,接下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把設備完善好,爭取早日進行深海測試。他說,這個發射系統可以輸出高達1000A的發射電流,突破了整個項目中最大的技術難點。對于接下來的工作,亓老師信心滿滿,他說:我負責把矛做得更鋒利,如何打勝仗就靠李予國老師指揮了。
據悉,此次近海環境系統聯調測試和功能性試驗的成功,尤其是將水下電流發射器最大發射電流調至1000A測試順利,標志著中國海洋大學海洋電磁探測技術與裝備研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填補了我國在這一方面的空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