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近公布了義務教育階段19個學科科目的新課程標準具體內容,小學中低年級學生會寫漢字從“2000個左右”減至“1600個左右”,直降了400個。由于上海市屬于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因此并不會“照搬”教育部。不過,滬版教材將隨之調整,具體方案年內公布。
了解到,目前中小學使用的課標為教育部2001年頒布,已經使用十年。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涉及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的所有學科,今年秋季新學期,新課標將正式啟用。
對比舊課標,最鮮明的特點是——新課標降低了對小學中低年級的識字要求。雖然新課標對中小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認識的漢字總量沒有變化,仍是3500個左右,但對小學生的要求有所降低。舊課標要求三四年級學生“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而新課標改為“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同時,新課標對一二年級學生會寫字的要求也從原來的800到1000字統一成800字。“課標之所以這樣修訂,是出于減負的考慮。”教育專家分析道。
不過,市教委有關負責人卻強調,上海市因和教育部共建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所以,這一新課標并不會在上海“落地”,“上海版”教材的課程標準目前正在修訂中。可以確定的是,它將與教育部新課標保持“同步”。據介紹,上海已為小學語文“做減法”——2006年春季新學期起,一年級新生識字量從原來的460個調整至364個,語文課文也刪減掉9篇,占總數的近20%;2007學年起,上海市進一步放慢語文教學進度,一、二年級語文課文篇目從215篇刪減到180篇,寫字量從1037個減少到937個,識字時間也從2年2000字延長為3年內完成。該負責人透露,“上海版”新課標依舊會圍繞“減負”主線,對語文等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修訂,并將于今年年內正式對外公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