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教育部首次對高職(專科)專業目錄及其專業設置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專業總數由1170個調減到747個,新增74個,首次列舉了764個專業方向——
高職專業目錄調整了啥
你知道嗎?“無人機應用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網絡新聞與傳播”等74個新專業,將要出現在高職高專專業招生目錄中。
近日,教育部組織對2004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和《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進行了全面修訂,并印發了新修訂版本。專業總數由原來的1170個調減到747個,新增74個,首次列舉了764個專業方向。
十年來首次“修訂”,《目錄》調整了哪些內容?意圖何在?記者就此專訪了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
適應現代產業發展新要求
十年來一直頗為“穩定”的《目錄》,為何要修訂?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為適應先進制造業發展需要,圍繞“中國制造2025”要求,將原“制造大類”更名為“裝備制造大類”,增設“鐵道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裝備”等專業類,設置了“工業機器人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物聯網工程技術”“智能產品開發”“新能源汽車技術”等專業,列舉了“航空產品3D打印”“三網融合技術”“智能家居開發”等專業方向。
“與此同時,我們圍繞推進‘互聯網+’行動,設置了‘智能交通技術運用’‘云計算技術與應用’等專業,列舉了‘大數據技術應用’‘網絡數據分析應用’‘車聯網應用技術’等專業方向。”他說。
在該負責人看來,促進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施“互聯網+”行動、“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而行業交叉發展以及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導致新的職業(群)不斷涌現,亟須對專業分類和設置進行補充和調整。”
“近年來,《目錄》外專業大量增加,現有的專業大類、專業類難以涵蓋所有專業;部分新設專業名稱不夠規范,內涵不夠清晰;一些專業口徑設置過寬或過窄,有些甚至交叉重復設置等。”該負責人坦言,近年來,高等院校專業設置自身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科學合理地進行專業設置,強化專業建設,既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環節之一,也是加強內涵建設的主要內容。
專業大類對產業,專業類對行業
《目錄》修訂,究竟調整了哪些內容?
據介紹,《目錄》專業劃分調整在現行《目錄》基礎上,參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門類、大類劃分,同時兼顧中職專業類、本科學科門類和專業類劃分,原則上專業大類對應產業、專業類對應行業。
該負責人指出,《目錄》專業大類數量維持原來的19個不變,排序和劃分有所調整,原“輕紡食品大類”調整為 “輕工紡織大類”“食品藥品與糧食大類”,專業類由原來的78個調整增加到99個。
“新增的專業主要是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鏈延伸交叉、新興職業與技術進步需要的專業。”該負責人表示,針對專業名稱不夠科學規范、不能完全體現專業內涵進行更名,“設施農業技術”將更名為“設施農業與裝備”,“粉末冶金技術”將更名為“金屬精密成型技術”。《目錄》同時對專業內涵相近、核心課程基本相同,或專業口徑太窄的專業,進行合并。
“在高職高專的專業調整中,有增也有減。森林采運工程、中西醫結合等相對應的產業為淘汰類、限制類的產業,且連續三年沒有布點、招生規模過小的專業被取消。”該負責人透露,對片面追求專業名稱高端,但不符合高職人才培養層次定位的專業進行了調整或取消,如“招商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
據統計,此次修訂中,643個專業列舉了1279次共306個銜接中職專業,723個專業列舉了1491次共344個接續本科專業。
保障、指導、監督并存
如此大動靜的調整,意圖何在?
“其實,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作為改革創新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形成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結構和專業銜接體系一直備受關注。”該負責人指出,《目錄》新增了“專業方向舉例”“主要對應職業類別”“銜接中職專業舉例”“接續本科專業舉例”四項內容,“這是為了明確專業與專業方向、對應職業類別、銜接專業的關系”。
“此舉也是為了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統籌中高職專業設置,打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為職業院校學生今后的繼續學習與職業生涯更好發展指明方向。”
據了解,《目錄》實行動態管理,每五年修訂一次,每年增補一次專業,并向社會公布。同時,按照“寬窄結合、以寬為主”“寬專業、窄方向”的原則,促進專業穩定性和靈活性的有機統一。
該負責人強調,高校可自行設置非國家控制的高職專業的專業方向,這為高職院校根據辦學需要合理、靈活調整專業設置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時,教育部還對專業指導與監督提出明確要求,對不合格的專業點實行減少招生、專業整改、撤銷專業點等退出機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