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之際,在區教育局的精心組織下,寶山區特殊教育醫教結合各項工作正得以穩步推進。
培智學校舉行自閉癥工作匯報會
2011年12月30下午,在寶山區培智學校的小劇場內舉行了2011第一學期自閉癥工作匯報會。華師大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院長楊廣學博士、華師大特教系賀薈中博士、寶山區殘聯領導、江蘇浙江兄弟學校參與了此次活動。臺灣陳冠杏博士首先作了“自閉癥兒童的功能性評估”專題報告,而后由學校自閉癥組的教師就圖片交換溝通系統,社會性故事、關鍵行為訓練、問答訓練、共同注意力、故事閱讀教學一一作了匯報,他們運用詳實的數據驗證了自閉癥訓練中各項技術實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會后楊廣學博士、賀薈中博士針對發表內容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如建立穩定的活動平臺、課程內容的多源化、情感社交能力的發展等。
培智學校現承擔寶山區27名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康復工作,其中學前5人,培智學校16人,隨班就讀6人。在讓生活走進教育,讓教育改變生活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確立了讓自閉癥兒童學會生活、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教育目標,緊抓生活開展訓練。在專家和專業醫生引領下,老師們根據學生的年齡、學生能力評估結果、家長需求設計出有針對性的特色課程并不斷深化。我們所開設的一系列專業課程,主要涉及學生的生活認知、社交互動、行為管理、溝通及言語訓練、興趣培養5個方面,且依據專業教學理論和先進教學模式整合而出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綜合性教學內容和方法。結合課程的特色與要求培智學校配以多樣的教學形式,如一對一、小組活動、團體活動等。
寶山區早教中心舉行醫教結合團合作簽約儀式
2012年1月9日,寶山區0到3歲醫教結合團隊借寶山區婦幼所醫教結合課題階段總結會議之際,進行了區早教、寶山區婦幼、寶山區殘聯多方合作簽約儀式,寶山區衛生局、寶山區教育局、寶山區紅十字會、寶山區殘聯領導及課題組相關單位出席了會議。區早教指導中心、寶山區婦幼保健所、寶山區金惠康復醫院在醫教結合對0-3歲高危嬰幼兒早期干預的實踐過程中,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形成了平等協作機制、成果共享機制、科研探討機制、基層干預隊伍合作機制等工作模式,也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此次簽訂的“寶山區高危嬰幼兒醫教結合早期干預項目合作協議”,將雙方的合作內容、雙方職責以及合作機制都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此外,還針對“寶山區0-3歲高危兒醫教結合干預平臺”簽訂了數據保密協議。合作協議的簽訂,一方面表示大家對做這項工作的決心,另一方面將給我們未來工作的開展帶來更加廣闊的前景。
寶山區特教康復指導中心舉行腦癱兒童家長培訓活動
2012年1月10日,在培智學校舉行了寶山區腦癱兒童家長培訓活動,寶山區教育局、寶山區殘聯、寶山區特教康復指導中心等單位的領導、上海金惠康復康復醫院的指導醫生、28名在訓的腦癱兒童家長及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金惠康復醫院羅軍醫生作了題為“對腦癱兒童康復的認識”的專題輔導,他從學校、醫院、家庭、社區等不同的視角對腦癱兒童的康復服務現狀作了細致地分析;并結合腦癱兒童常見的病例介紹了常用的作業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康復技能與方法。
寶山區特教康復指導中心朱劍平就寶山區腦癱兒童醫教結合工作的推進情況作了詳細介紹。近年來,寶山以培智學校為訓練基地,在金惠康復醫院醫生的指導下,積極構建腦癱兒童“X+Y+Z”的醫教結合綜合康復模式。“X”指腦癱學生參與的集體教學,教師根據殘障兒童實際發展情況設計教學計劃,實施《上海市輔讀學校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在課程實施中積極將醫療康復手段和教育方法進行有機結合。“Y”指類型教學,指針對腦癱學生的核心障礙,把學生同質分類,進行專門的缺陷補償的小組康復治療,如:對感知運動訓練課程、言語溝通訓練課程、行為矯正及心理輔導課程。除此之外,根據學生需要優先發展的領域和興趣愛好,組織小組開展的發展性課程,如:藝術活動(美工、舞蹈、打擊樂等)、信息技術、科普活動、日常英語等,教師和醫生互相協作,積極將醫療康復手段和教育方法進行有機結合。“Z” 指根據重度殘障學生的個體需求進行的抽離式個別康復治療,引入醫生進行醫學模式(去醫院或醫生來校)的言語治療、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心理治療等,教師參與其中提供協助。
會上寶山區殘聯康復中心陶主任對殘聯康復救助政策向家長作了進一步說明,她表示殘聯將全力支持寶山區腦癱兒童醫教結合工作的開展,她向全體家長提出了三點要求:主動簽約,配合醫院學校開展康復工作;主動學習,掌握基本的康復技能,配合殘聯輔助器材進家庭計劃,有效提高家庭康復質量;主動參與,為教師、醫生的教育康復提供力所能及的協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