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校園足球一條龍建設聯盟”揭牌儀式昨天在同濟大學舉行。會上傳出消息:未來10年,上海市各級各類學校參加足球活動的學生人數將達到學生總人數的30%以上。體教結合,培養高素質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未來,滬上各級學校還有望在課程教育和招生政策上有所突破。
在上海市教委牽頭下,昨天,上海市11所大學、35所高中及其所在的上海市16個區縣教育局,共同簽署了《上海市校園足球“一條龍”建設聯盟結對單位合作共建協議書》。今后,“校園足球聯盟”將構建起大學、高中、初中、小學“1-2-4-8”足球項目布點體系,即每所高校對應2所高中,每所高中對應2所初中,每所初中對應2所小學;以高校為引領,在開展校園足球教學、足球訓練管理、競賽體系建設、運動員招生和培養、教練員和裁判員培訓、優秀專業教練員進校園等方面實現大中小學的有效銜接。
參與“校園足球聯盟”的11所高校中,同濟大學、東華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為教育部布點的足球高水平運動隊學校;上海體育學院、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3所高校為滬上具有體育專業招生資格的院校;上海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華東理工大學4所高校體育工作基礎扎實,有積極試辦足球項目的意愿。
“加盟”的35所高中學校,均具有足球項目的傳統優勢。其中,11所為市級示范性高中,12所為區級示范性高中,12所為普通高中;67所初中和110所小學基本上為“校園足球”試點學校。
布點高校和高中之間按“區域就近”原則結對合作,以方便結對的高校與高中開展日常訓練和學習。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上海市還將完善“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四級校園足球聯賽體系,健全各級聯賽激勵機制,為運動員升學、學校招生等政策提供支撐和保障。
通過體教結合的方式,促進足球運動的發展,是一些足球大國的成功經驗。有業內專家公布了這樣一則統計數據:德國足球注冊人口為650萬,意大利為460萬,英國為450萬。而中國的近鄰日本,18歲以下的注冊足球運動員達67萬人,日本高中聯賽每年有4000多所學校報名參賽。
相比之下,我國的青少年足球由于過早采取專業化培養模式,導致校園足球持續萎縮,青少年足球人口匱乏。以上海為例,2010年上海市注冊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僅為1571人,參加上海市校園足球聯賽的學生約為1800人,占上海市130.52萬中小學生的0.14%。
為此,“校園足球聯盟”提出未來10年發展目標:力爭到2022年,上海市參加各級校園足球競賽的大學、高中、初中和小學的數量分別達到20所、40所、80所和160所,注冊參加各級競賽的學生運動員人數分別達到1500人、3000人、6000人和10000人;培養與打造1至2支高水平大學足球運動隊,努力培養一支具有國內一流水準乃至國際水平的上海“本土”足球運動隊。
上海市副市長趙雯出席大會,并為聯盟揭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