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一塊黑巧克力到嘴里,一開始你可能只覺得它的棱角頂到上顎和舌頭,嘗不出什么滋味。你會很想咬下去,但請盡量忍耐,如此才能感受到接下來的變化:硬塊在舌頭的熱度降伏下,突然變軟。巧克力熔化后,你感覺舌頭變涼了,甜中帶苦的滋味霎時漲滿口中,接著是果香和堅果味, 最后會在喉間留下淡淡的土味。在那瞬間,你完全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享受著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人造物。
只熔你口的技巧
巧克力的設計就是要入口即化,它是集數百年廚藝和制造技術的巔峰之作。當初制造商只是想創造一種新的熱門飲品,跟茶和咖啡分庭抗禮, 可惜一敗涂地。直到他們發現熱巧克力直接入口比放在鍋里更可口、更摩登也更受歡迎,這才扭轉局面,從此不再回頭。制造商發明了一種固體飲料, 而這都要歸功于他們對結晶的認識與調控,尤其是可可脂結晶。
可可脂是植物界最精致的油脂之一,跟牛油和橄欖油不分軒輊。純可可脂外觀近似精致的無鹽奶油,不僅是巧克力的基底,也是高級面霜和乳液的基本成分。別嚇壞了,脂肪對人類的貢獻本來就不只是食物, 還可以用來制作蠟燭、乳霜、油燈、亮光劑和肥皂。不過,可可脂有幾點非常特別。
首先是它的熔點和人體溫度接近,表示它平常可以以固體方式存放, 跟人體接觸時才會熔化,因此很適合制作乳液。此外,可可脂含有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可以防腐,存放多年也不會變質。相較之下,牛油的保鮮期只有幾周。可可脂的這一個特點不僅對面霜制造商是利多,對巧克力商也是好消息。
可可脂還有一項優點,就是它能形成結晶,使得巧克力棒的硬度夠高。可可脂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叫作甘油三酯的大分子,它能以不同的方式堆棧形成多種結晶,感覺很像把行李堆進后車廂那樣,只是在多種堆法中,某些堆法會比其他方式更占空間。甘油三酯堆棧愈密,可可脂結晶就愈結實。結晶愈結實,熔點就愈高,也就更硬、更穩定。可可脂愈結實,巧克力的制作難度也愈高。
這張手繪圖展示了甘油三酯分子的不同結晶方式,每一種結晶的結構和密度都不相同
結晶一號和二號比較柔軟,而且很不穩定,一有機會就會變成密度較高的結晶三號和四號。不過,結晶一號和二號很適合制作冰淇淋上頭的巧克力外層,因為它們的熔點只有16℃,就算擺在冰淇淋上也能入口即化。
結晶三號和四號又軟又脆,碎裂時不會啪地斷開。斷開這個特點對巧克力師傅很重要,因為能增添品嘗巧克力的驚喜與趣味,例如用巧克力外殼包住柔軟的內餡,創造不同的口感。此外,就心理學來說,咬碎巧克力時的酥脆口感與聲響,會讓人感覺巧克力很新鮮,吃起來更加享受。雖然說軟綿綿的巧克力也有它的優點,但拿起巧克力棒往嘴里一塞,結果發現它又軟又黏,一點也不酥脆,那滋味可是相當令人失望的。
基于上述理由,巧克力商并不想得到結晶三號和四號,可是這兩種結晶最容易制造。只要讓巧克力熔化后冷卻,幾乎都會得到結晶三號和四號。這類巧克力摸起來很軟,表面粗糙無光,放在手上很容易熔化,并且會慢慢變成更穩定的結晶五號,并同時會釋出部分的糖和脂肪,在巧克力表面形成白色粉末,稱為起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