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常德市二中高三年級的學生家長收到“高三家長委員會”的通知,聲稱每位學生要交1100元錢,做“慰問高三老師”之用。這次收費并不順利,有的家長交了錢,也有家長不愿交錢。
今年暑期,該校組織高三學生補過一段時間的課,開學后在周末以及每天晚自習10時過后也有補課。高三學生家長委員會的成員說,老師們利用休息時間給孩子補課,要慰問一下,錢先交給家長委員會,然后再交給老師。主持家委會的邵姓家長承認,估算了補課的總課時后,按照每節課2元錢的標準收取,總計1100元,比較便宜。
14日,該校校長朱年生表示這是家長委員會的行為,與學校毫無關系,學校不會接受,已經勒令家長委員會立刻停止這種行為。他說,“如有家長已經交納這筆錢,交給誰了就找誰退回。這筆錢,學校任何老師都不會接受。” (17日《京華時報》)
熱辣網評 >>>
慰問費背后
是家長的焦慮作祟
“贊助費”“作改費”“捐資助學款”“感恩母校費”……各類明目的教育亂收費你方唱罷我登場,不斷開創教育領域亂收費的新局面,讓人目不暇接。這次的教師慰問費,為家長主動收取,反映了家長的焦慮心理。
中國自古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社會對老師的尊重程度日益提升。但這種尊重的表現形式沾染上金錢色彩,演化成一股“送禮風”。在這股歪風中似乎各方都有難言之隱,苦惱、糾結,形成一種畸形的扭結,對教育的健康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近年來,有些家長委員會儼然淪為學校和校長的代言人,成為收費委員會,學校和老師不好意思收取的違規費用,直接交由家長委員會代勞。這一次家長委員會主動收取不合規定的“慰問高三老師費”,很容易被人理解成是家長奉命行事。不管是家長委員會主動收取“慰問費”,還是家長委員會的家長讀懂學校和老師心思“被動”收取,這背后的實質都反映了家長的內心焦慮。
實際上,應試教育體制和分數決定一切的高考體制下,學生補課屬于一種剛性需求。教育部門“禁補令”之下,不少學校和老師鋌而走險,為學生補課。在家長看來,交少量的慰問費,求得老師的補課,是得了便宜。
慰問費的存在,另一方面會導致老師對學生態度、處理方法的微妙變化。俗話說“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在以后的學生管理中教師難免讓“禮物”束縛手腳,也影響了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和聲譽,甚至破壞教育的公平。
“千元慰問費”歪曲家長慰問教師原本的意義,物化尊師重教的情感,污染了教育生態。作為家長,期望通過這一“捷徑”讓孩子得到老師的額外照顧,使出渾身解數為孩子的成長鋪路,但這送禮之風,會導致學生攀比心理、投機心理日益加重,污染孩子純潔的心靈,反而背離教育的初衷。
其實,尊師重教不一定要通過送禮的方式來表達,教育部門及學校需加強對家長委員會的監管,讓其承擔應有的職能,對其行為的監督都應納入到制度化的軌道,確保其發揮應有作用。教師要強化行業自律,塑造良好師德,而政府應均衡教育資源,打造優質的教育環境,從根本上消除“送禮歪風”,讓教育不再處于尷尬境地。 長江網 蘇 榮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