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ddhtb"><video id="ddhtb"><thead id="ddhtb"></thead></video></cite><var id="ddhtb"></var><var id="ddhtb"><video id="ddhtb"><listing id="ddhtb"></listing></video></var>
<var id="ddhtb"><strike id="ddhtb"></strike></var>
<cite id="ddhtb"><video id="ddhtb"><menuitem id="ddhtb"></menuitem></video></cite><cite id="ddhtb"><video id="ddhtb"></video></cite>
<var id="ddhtb"></var>
<cite id="ddhtb"></cite>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
<var id="ddhtb"></var>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ins id="ddhtb"><span id="ddhtb"></span></ins>
<var id="ddhtb"><strike id="ddhtb"><listing id="ddhtb"></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ddhtb"><video id="ddhtb"><thead id="ddhtb"></thead></video></menuitem><menuitem id="ddhtb"><span id="ddhtb"><thead id="ddhtb"></thead></span></menuitem>
<ins id="ddhtb"><noframes id="ddhtb">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var id="ddhtb"></var>
<var id="ddhtb"></var>
<var id="ddhtb"></var>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
<var id="ddhtb"><span id="ddhtb"><var id="ddhtb"></var></span></var>
<var id="ddhtb"></var><var id="ddhtb"><video id="ddhtb"></video></var>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
 
2016考研政治選擇題高頻出題點

首頁 > 

考研

 > 2016考研政治選擇...

2016考研政治選擇題高頻出題點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一、依法治國 ★★★★★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風中勁草、任汝芬

1.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 ,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

3.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

(1)科學立法;

  (2)嚴格執法;

  (3)公正司法;

  (4)全民守法。

4.全面依法治國的主要任務

(1)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2)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3)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5.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相統一

(1)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2)人民當家做主是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本質要求

(3)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當家做主的治國方略

6.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

(2)全面依法治國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規則;

(3)全面依法治國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又是基本保障。

7.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必須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

(3)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4)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

8.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法治道路,必須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9.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0.實現依法治國總目標

(1)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3)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5)必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11.“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形成的根據:問題意識和人民情懷。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風中勁草、任汝芬

1.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2)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3)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4)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2.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和地位的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3.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4.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

三、新民主主義★★★★★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任汝芬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1)革命對象: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2)新民主主義的動力: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

(3)領導: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

(4)性質: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

2.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1)政治綱領:推翻帝國主義的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

(2)經濟綱領: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官僚資產階級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3.新民主主義的五種經濟成分:國營經濟領導下的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4.五四運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5.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押題統計:肖秀榮、風中勁草

1.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數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物的權利。

3.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統一戰線的組織,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點。

4.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也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5.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議政。

6.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7.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

五、抗日戰爭★★★★☆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風中勁草、任汝芬

1.“三三制”原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員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即共產黨員、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各占三分之一。

2.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3.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4.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1)三三制的民主政權建設;(2)減租減息,發展生產;(3)文化建設與干部建設。

5.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6.抗日戰爭發展進程三階段: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戰略相持階段,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的最關鍵的階段。

7.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獨立自主原則:

(1)必須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

(2)必須堅持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

(3)必須對國民黨采取又團結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方針。

8.中國共產黨實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戰的路線,采取持久戰的戰略方針。

9.《論持久戰》的主要內容:中日戰爭是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

10.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1)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2)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擾日戰爭勝利的關鍵;

(3)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

(4)反法西斯盟國為中國人民提供了寶貴的人力物力支持。

11.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意義: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1)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

(2)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

(3)促進了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4)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12.與第一次國民革命統一戰線相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特點:

(1)廣泛的民族性和復雜的階級矛盾;

(2)國共雙方有政權有軍隊的合作;

(3)沒有正式的固定的組織形式和協商一致的具體的共同綱領。

13.1939年7月,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堅持抗戰到底,反對中途妥協”、“鞏固國內團結,反對內部分裂”、“力求全國進步,反對向后倒退”三大口號。

1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持、擴大和鞏固,中國共產黨制定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

15.抗日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減租減息。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六、矛盾對立統一★★★★☆

押題統計:蔣中挺、風中勁草、任汝芬

1.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2.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把握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認識的實質。

3.是否承認對立統一學說是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實質。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對于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是:

  A.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發展使自己獲得發展;

  B.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

  C.矛盾雙方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而得到發展,并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

(2)斗爭性對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A.斗爭推動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造成事物的量變;

  B.斗爭促使矛盾雙方地位或性質轉化,實現事物的質變。

(3)方法論意義:

A.和諧作為矛盾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體現著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B.矛盾推動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內部的矛盾性。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始終,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3)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區別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4)方法論意義:

A.它是正確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B.它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七、剩余價值★★★★☆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

1.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

2.剩余價值的實質: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所創造并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剩余價值是雇傭工人剩余勞動的凝結,本質上體現了資本家與雇傭工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3.資本的本質:資本是可以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一定歷史社會形態下的生產關系。

4.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

5.資本主義工資的形式:計時工資和計件工資。

6.平均利潤的形成:不同部門如果利潤率不同,資本家就會展開激烈的競爭,使資本從利潤率低的部門轉向利潤率高的部門,從而導致利潤率趨于平均化,不同部門的資本家按照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的原則瓜分剩余價值。按照平均利潤率來計算和獲得的利潤,叫做平均利潤。

7.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為剩余價值論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2)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揭示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8.生產自動化對價值、剩余價值的影響

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自動化是資本家獲取超額剩余價值的手段,而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仍然是這種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

9.絕對剩余價值是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延長工作日的長度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在必要勞動時間既定的條件下,工作日越長或提高勞動強度都會增加剩余價值。

10.相對剩余價值是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所生產的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生產以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條件。

11.超額剩余價值是商品個別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差額,由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而獲得。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八、從嚴治黨★★★★☆

押題統計:蔣中挺、任汝芬

1.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的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建黨相結合,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重要指針和工作主線,是對黨的建設理論的重大創新發展。

2.堅持黨的思想建設:思想建設是黨的各項建設包括制度建設的基礎。

3.加強組織、紀律、作風建設

(1)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必須首先落實在黨的組織建設方面;

(2)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要靠嚴明紀律;

(3)全面從嚴治黨,作風建設至關重要。

4.黨的思想路線: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5.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

6.“三嚴三實”:“三嚴”是指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三實”是指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九、中國夢★★★★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風中勁草、任汝芬

1.實現中國夢的路徑

(1)堅持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弘揚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3)凝聚中國力量,即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力量。

2.中國夢的內涵

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指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十、實踐與認識★★★★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風中勁草、任汝芬

1.實踐與認識的辯證統一關系

(1)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

  (2)認識反作用于實踐。

  A.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B.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

2.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

(1) 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和深化為理性認識。只有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質,滿足實踐的需要;

  (2)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必須以感性認識為基礎,堅持理性認識對感性認識的依賴關系,就是堅持了認識論的唯物論;

  (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區分是相對的,人們不應當也不可能把它們截然分開。

3.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1)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

A.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B.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A.從質的方面看,不同性質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著不同性質的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動的、非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B.從量的方面看,無論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什么性質的作用,都會影響社會發展。

十一、臺灣問題★★★★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風中勁草

1.中日《馬關條約》:日本逼迫中國割讓臺灣全島及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所有附屬各島嶼。

2.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3.“習馬會”: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意見。是兩岸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4.兩岸關系發展的五點重要主張

(1)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

(2)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是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宗旨;

(3)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

(4)兩岸雙方要著眼大局,本著互相尊重的精神,不僅要求同存異,更應努力聚同化異,不斷增進政治互信;

(5)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大家一起來干。

5.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

(1)一個中國;

  (2)兩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5)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寄希望于臺灣人民。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十二、價值規律★★★★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風中勁草

  1.商品的二因素:價值與使用價值

  (1)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承擔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會的使用價值并通過交換來實現;

  (2)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是本質因素,其實體是抽象勞動。

2.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1)具體勞動,具體勞動生產使用價值;

  (2)抽象勞動,抽象勞動形成價值。

3.價值規律及其作用

(1)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2)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3)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4.價值規律的消極作用

(1)可能造成技術壟斷,阻礙技術進步;

(2)可能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3)還可能出現兩極分化。

5.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十三、四個全面★★★☆

押題統計:肖秀榮、風中勁草、任汝芬

1.黨的十八大“四個全面”的主要內容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全面深化改革;

  (3)全面依法治國;

  (4)全面從嚴治黨。

2.“四個全面”相互之間的地位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重要目標;

  (2)全面深化改革是強大動力;

  (3)全面依法治國是基本方略;

  (4)全面從嚴治黨是重要保障。

3.“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意義

(1)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2)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3)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針和助推器。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十四、生態文明★★★☆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任汝芬

1.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1)樹立生態文明新理念;

(2)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3)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2.樹立生態文明新理念

(1)尊重自然,是人與自然相處時應秉持的首要態度;

  (2)順應自然,是人與自然相處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3)保護自然,是人與自然相處時應承擔的重要責任。

3.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1)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

  (2)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3)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4.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2)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3)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4)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十五、商品經濟★★★☆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風中勁草

1.科學認識馬克思勞動價值論

(1)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對生產性勞動作出新的界定;

(2)深化對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在社會生產和價值創造中所起的作用的認識;

(3)深化對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關系的認識。

2.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揚棄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觀點,為剩余價值的理論創立奠定了基礎;

(2)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揭示了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十六、毛澤東思想★★★☆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任汝芬

1.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內涵

(1)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A.一切從實際出發;

B.理論聯系實際,即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C.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實踐觀,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

  A.就是一切為了群眾;

  B.一切依靠群眾;

  C.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3)獨立自主(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

基本要求:

A.各國無產階級首先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本國國情相結合,依靠本國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國的革命事業;

B.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的同時,必須正確處理國家之間的關系。

2.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

(1)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和國民革命時期,毛澤東等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標志著毛澤東思想開始萌芽;

(2)在土地革命戰爭前中期,毛澤東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理論,提出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基本思想,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

  (3)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寫了大量著作,對新民主主義理論作了系統而完整的闡述,標志著毛澤東思想達到成熟;

(4)在解放戰爭和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毛澤東思想在軍事原則、戰略策略和政策、國家政權理論、革命轉變理論等方面,均有新的重大發展;

(5)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創立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

(6)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十七、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展★★★☆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風中勁草

1.聯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都是相互聯系的;

(2)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

(3)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2.聯系的多樣性

從不同的角度來說,聯系可分為直接聯系與間接聯系、本質聯系與現象聯系、主要聯系與次要聯系、必然聯系與偶然聯系、內部聯系與外部聯系、因果關系、整體與部分的聯系等。

  3.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1)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3)質變體現和鞏固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拓道路。

總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運動、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十八、馬克思主義★★★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風中勁草、任汝芬

1.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學說

(1)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學說;

(2)列寧“一國勝利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成果

(1)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

  (2)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

(1)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

  A.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

B.這是一脈相承的表現;

C.科學發展觀的與時俱進體現。

4.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1)馬克思寫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識形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形成;

  (2)《哲學的貧困》和《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公開問世;

(3)首先由列寧等在俄國革命中實現;

(4)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的題為《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最先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和發展。

5.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中國觀》;

  (2)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的題為《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最先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

  (3)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重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十九、社會主義法律★★★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風中勁草、任汝芬

1.社會主義法律的運行的基本內容

(1)法律制定

A.法律案的提出;

B.法律案的審議;

C.法律案的表決;

D.法律的公布。

(2)法律執行: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執行法律的活動。

(3)法律適用

法律適用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適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4)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依照法律規定行使權力和權利以及履行職責和義務的活動。

2.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和特征

(1)本質

  A.法律是統治階級意識的體現;

  B.法律是由特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2)特征

  A.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B.法律是由國家創制并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

  C.法律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3.社會主義法律的作用

(1)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過授權性規范、禁止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來實現的;

  (2)預測作用。法律通過對某種行為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斷,使人們能夠預見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后果,從而自覺地實施合法的行為,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行為;

(3)評價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評價行為法律意義的作用。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實施的行為,可以根據法律作出合法與非法,正當與不當的評價;

(4)強制作用。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實施的,其強制作用主要表現為公民等法律主體必須實施某種行為或者不實施某種行為,以及公民等社會主體實施違法行為后應當受到的懲罰。

(5)教育作用。教育作用主要有三種實現方式:

A.通過法治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學法、遵法、守法、用法;

B.通過制裁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使違法犯罪者和一般社會成員受到警示;

C.通過表彰法治建設的先進人物,弘揚法治精神,營造法治環境。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特征

(1)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2)體現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

(3)體現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國情要求;

(4)體現繼承中國法治文化優秀傳統和借鑒人類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5)體現動態、開放、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

5.中國特色社會法律體系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中國特色社會法律體系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二十、認識的本質★★★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風中勁草、任汝芬

1.認識的本質

(1)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2)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一個能動的創造性的過程;

(3)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以實踐為中介的。

2.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

(1)反復性。人們對一個復雜事物的認識往往要經過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上升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2)無限性。對于事物發展過程的推移來說,人類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無限發展的,它表現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無限循環,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不斷推移的永無止境的前進運動。

3.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4.認識對實踐的能動反作用

(1)理論可以指導實踐活動的進行;

  (2)科學理論能預見未來,端正實踐的方向;

  (3)科學理論是精神力量,能推動人們在實踐中創新。

5.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

(1)成功的實踐必然是以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為前提的;

  (2)價值的形成和實現以堅持真理為前提,而真理必然是具有價值的;

  (3)真理和價值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是相互制約、相互引導、相互促進的。

6.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1)從實踐到認識: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A.這是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

  B.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獲取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必須經過理性思考的作用,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2)從認識到實踐: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認識過程中更為重要的一次飛躍。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二十一、五四運動★★★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任汝芬

1.五四運動的內容

(1)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2)取消“二十一條”;

(3)反對在對德合約上簽字;

(4)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2.五四運動的特點(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2)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4)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5)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3.歷史意義

(1) 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2)無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政治舞臺,起了主力軍的作用;青年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

  (3)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4)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準備。

二十二、中國精神★★★

押題統計:風中勁草、任汝芬

1.中國精神的重要性(中國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

(1)實現民族復興的精神引領;

  (2)凝聚中國力量的精神紐帶;

  (3)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保證;

2.時代精神的內涵及體現

(1)內涵: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時代精神的核心內涵;

  (2)具體體現:解放思想、科學發展、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等精神也是時代精神內涵的具體體現。

3.民族精神基本內容

(1)團結統一;

  (2)愛好和平;

  (3)勤勞勇敢;

  (4)自強不息。

4.民族精神中自強不息的內容及表現

(1)內容:屢經挫折而不屈,屢遭坎坷而不餒,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2)表現:“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因時而變”、“隨時而制”、“與日俱新”等與時俱進精神。

本專題基于對肖秀榮、任汝芬、蔣中挺、風中勁草等模卷,共528道選擇題進行統計分析,將各考點按照所押知識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序,直擊最熱考點。

☆代表出現過一次,★代表出現過兩次,★★★★★代表這個知識點出現的次數超過10次啦!

二十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押題統計:風中勁草、任汝芬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

(1)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

(1)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3)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4)社會主義榮辱觀。

二十四、中國傳統美德★★☆

押題統計:肖秀榮、蔣中挺、風中勁草、任汝芬

1.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主要內容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公義勝私欲”是中國傳統道德的根本要求;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視道德需要;

(6)強調道德修養,塑造理想人格。

2.中國革命道德的主要內容

(1)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理想而奮斗;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始終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樹立社會新風,建立新型人際關系;

(5)修身自律,保持節操。

二十五、遵義會議★★☆

押題統計:肖秀榮、風中勁草、任汝芬

1935年的遵義會議集中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組織問題,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欧美疯狂做受xxxx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