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人民大會堂,全國人大常委會全體會議廳。國家衛生計生委負責人對《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以下簡稱修正案)(草案)作說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二孩政策”,廢除了獨生子女政策。修正案(草案)刪除了本法中第27條,這一條是關于“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獲得和獎勵措施。國家也不再鼓勵公民晚婚晚育。
修正后,“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的說法,變成了“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同時,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
獨生子女政策盡管在去年各地實施“單獨二孩”政策時已經有所打破,但法律上的廢止,仍要等到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之后表決。一旦表決通過,修正案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屆時,獨生子女政策的時代結束了,中國的計劃生育制度迎來“全面二孩”時代。
參與修正案制定的相關人士表示,調整人口政策是為了增加勞動力和減緩人口老齡化問題。
人口問題從來都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孕育二孩政策的2013年底,正是中國經濟開始放緩之時。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曾在一個論壇上預測,全面二孩后,到2050年中國將會產生3千萬左右的勞動力。
更多的孩子,意味著住房、醫療、教育上的更多需求,養育孩子的開支和消費也會增加。這些領域可能都會形成新的投資熱點。
《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實施只有13年,但圍繞“只生一個好”戰略要求的計劃生育政策,卻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的。
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實施只有13年,但“只生一個好”的計劃生育政策從上世紀70年代便開始。
今年6月,被稱為“計劃生育”之父的田雪原與新浪《新聞極客》的對話,回顧了計劃生育政策出臺的時代背景。
在40年前,中國想發展現代化,就要一方面發展工業,一方面控制人口。那時,“中國人口太多,勞動力過剩,解決不了就業、穿衣吃飯、發展等問題”。
計劃生育政策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增長,1978年這一政策寫入了憲法。
198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指示》首次對生育政策做出完整、具體的表述,要求一對夫妻只生育一個孩子,特殊情況經過審批可生二胎。
這個指示還特別強調,“不論哪一種情況都不能生三胎”。
2002年,《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實施后,各地對計劃生育條例中生育政策的規定進行了微調,并逐步形成現行的生育政策。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實行了33年獨生子女政策,形成了1.5億的獨生子女家庭。其中一部分成了失獨家庭。
中國實行了33年獨生子女政策,形成了1.5億的獨生子女家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