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千多年前,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就提出了仁的思想。孔子生于亂世,胸懷經國濟世之志,但是屢不得志,所以他的思想中始終充滿悲天憫人、匡扶亂世的情懷。孔子的人文思想傳承已有兩千年之久,這種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逐漸成為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當今中國社會,這種人文情懷好像被人們理所當然地忽略了,當然,這可能與中國傳統家庭觀念有關,但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并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國,國民人文情懷的缺失實在不應該。
人文的核心命意是超越個體、超越種族、超越國家,從人類整體甚至宇宙大全的角度思考世界,它是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邊界處開始的一種超越性思想觀和價值觀。在當代,人文精神的根本命題是由全球化帶來的。12月1日,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微博日志中寫了一封信送給剛剛出生不久的女兒,他在信中承諾,將捐出自己在Facebook股份的99%,約合450億美元,致力于推進人類潛能,促進下一代所有孩子的平等權益,這不僅是給女兒最好的生日禮物,更是對女兒的寄托。他在信中寫到,我們愛你,為了你、為了所有的孩子,我們肩負巨大的責任為你們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扎克伯格的捐款的初衷是改善世界貧困和健康問題,促進科技進步,讓女兒和下一代人生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他的這種大人文情懷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可是,為什么中國富豪們捐款的事情少之又少,中國富豪們真的一毛不拔嗎?
中國青年報曾撰文寫到: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發布的《2015年中國企業家公益行為研究報告》稱,研究范圍內超七成企業家捐贈額為零,可謂是一毛不拔。該報告以我國財富排名前100位企業家為研究對象,發現2014年度,只有26位有明確的年度捐贈數額,有74位富豪企業家未有捐贈行為。其中馬云以146.48億元捐款高居榜首,占總體捐贈的165.59億元的88.46%,而捐贈排名前10的企業家總捐贈額161.56億元,占比97.57%。
中國人捐款僅僅集中在少部分富豪當中,而與美國比比皆是的裸捐相比,中國富豪會不會顯得很吝嗇呢?美國富豪們熱衷慈善,避稅僅僅作為一個考量因素,更多的是源自他們的胸懷,內心的社會責任感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大人文情懷。
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念更多體現在子承父業、把財產留給子女。所以,大多數中國人在為自己孩子慶生的時候,想的最多的是給孩子比一般人更多的物質上的財富和滿足,而非精神層面上的。我們更傾向于讓孩子們有地位,有比別人更優越的條件,我們以為這樣就能給孩子更美好的未來。殊不知物質上的東西會失去,只有精神層面的東西才會永存,給孩子們精神上的財富會讓他們受益終生,并且,社會環境也會影響孩子們的未來發展和生活。只有整個社會公民的素質、健康狀況、福利制度等條件提高了,民眾的未來生活才會得到實質性改變。
其實,美國社會此前也是在家族內部代際傳承財富的傳統,打破這種傳統、大規模投身慈善事業的時間轉折點大約是從洛克菲勒、卡內基這一代企業家身上開始明顯體現出來。鋼鐵巨頭卡內基說,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而蓋茨認為,巨額財富在代表著權利的同時更意味著責任和義務。財富應當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觀點被美國精英文化普遍接受。
但是,當下中國社會,社會輿論環境差,即便中國商界偶爾冒出像郭臺銘、陳光標等大舉捐款做慈善的企業家,與其說他們受到的是贊譽,不如說更多的是來自網絡輿論的質疑。這當然只是一方面,還有社會慈善制度和稅收制度不健全,資金流向不透明導致很多人對捐款很消極,甚至不敢捐款,比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全國動員捐款,幾乎我們每個人都奉獻出了自己的愛心,但是我們卻不知道我們的錢去哪了,會不會用到災區,中間會不會出什么差錯,會不會被不法分子利用,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但是出于愛心,我們也就不那么關注了,但這的的確確反映出了慈善制度不健全和社會信任基礎不堅實等等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的稅收減免政策、遺產稅等因素尚沒有對捐贈做出太多正向促進作用。總之,無論從社會輿論環境,還是慈善制度、社會信任基礎、稅收制度等角度,中國的慈善環境并不具備美國時下的完善條件,價值觀念的轉變需要很多硬件設施的改變作為基礎。
慈善事業,不僅僅靠那些富豪們努力,更需要我們普通民眾以身作則,在全社會范圍內豎起一面旗幟,讓更多的人參與捐款,而不是留更多的錢給子孫后代。政府也需要盡快建立健全慈善制度和稅收制度,來給整個社會的慈善事業一個積極的導向作用,另外,更需要做的是改善網絡輿論環境,積極宣傳正能量,喚起國民心中的人文情懷,引導公民積極為國家和社會奉獻力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