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碩士研究生考試今日開始,據教育部最新數據統計,考研總人數在連續兩年下降后,今年逆勢上漲,達到177萬,較2015年165萬的報考人數,增幅為7%,其中,報考專業學位人數為85萬,占全部報考人數的48%。
其中,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常年位列報考前列。而部分科研院所、地處中西部或名氣一般的院校缺存在年年招生不飽和,呈現出報考院校與地區兩極分化的現象。
從2005至今的十年間,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約80%,學歷通脹現象嚴重(或者說學歷貶值),用人單位就不只看是否有研究生學歷了,更看重的就成了研究生畢業院校的名氣,國家機關、國企、知名外企等香餑餑也格外看重學生背景,甚至985、211成了最基本選拔條件,這導致考生更加愿意追逐名校。而考研備考周期長、花費多、環節復雜,使得不少考生關注性價比,好不容易考一回,要考就考個好的!基本成了多數考生的共識。
除了就業競爭層面的原因,985、211、34所自主招生等名校因辦學歷史悠久,教學質量和培養水平優勢明顯,加之國家在科研經費和政策上的傾斜,畢業生整體水平相對普通院校更有保障。
同時,分析考研報考地區的分布,冷熱兩極分化的現象仍然明顯,一是由院校分布的不平衡導致的,985、211多數集中在北上廣和中東部發達地區(代表研究生培養最高水平的34所自主招生單位,北京就有7所,而除北京、天津以外的華北四省只有1所),所以北京、上海、江蘇、天津等省市報考人數位居前列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名校林立、優質教育資源集中的原因之外,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是不可忽視的,熱門專業主要集中在經濟、管理、法學大類,這些專業要求研究生在讀期間除了學習理論知識,還必須參加足夠多的社會實踐,而在經濟發達省份,有價值的實踐平臺或機會明顯更多。從就業的一般規律看,在哪里讀書基本就在哪里就業,也導致看重發展空間和機會的考生往往一步到位選擇中東部省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