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考題:2009年第1題,2016年第2題
真題:2.有一種觀點認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于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自由’,倒過來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就是隨心所欲,這兩種關于自由的觀點
A.前者是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后者是唯意志論的觀點
B.前者是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后者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C.前者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后者是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D.前者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后者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和唯心主義的對立。“自由”是認識規律,并在此基礎上為一定目的服務,這是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由自”指隨心所欲,這是唯意志論的觀點。
大綱要點還原:
恩格斯總結了哲學發展特別是近代哲學發展的歷史,第一次明確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意識和物質、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誰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質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問題;其二,思維能否認識或正確認識存在,即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
根據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學課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物質,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唯物主義有三種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精神,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產物,唯心主義的基本類型有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把主觀精神(我的“感覺”、“經驗”“心”等)作為唯一的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觀事物以至整個物質世界都是這種主觀精神的產物。其荒謬之處在于它必然導致認為只要我才是唯一存在的“唯我論”。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脫離了人和物質世界的“道”、“理念”、“宇宙精神”、“絕對觀念”等)變為獨立的存在,并把它作為世界的本原和萬物的創造者。
根據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學又可以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可知論認為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論認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認識或不能被完全認識的,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
拓展分析:哲學基本問題作為進入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的門檻和基礎,在近5年來并沒有出現在真題中,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的第1題。所以今年考查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大,果不其然我們在今年的第2題中就看到了對該考點的考查。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專門的哲學術語有著特定的含義和確定的標準,不能隨意亂用,也不能另立標準,否則會造成混亂。同時,要知道,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有在世界的本原(即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上是絕對的,離開了世界本原問題,物質與意識的對立就是相對的。馬原題目命題方式多變靈活,而且往往是我們并沒有在教材中見到的表述,今年的真道題在題干中說: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于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這句話并沒有出現在教材中,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對這句話的理解判斷出他屬于哪個哲學學派。我們可以看出題干中說“自由”不在于脫離“自然規律”而在于把握“自然規律”來服務于目的。這就說明是要運用客觀規律來指導實踐達到目的,屬于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自由’,倒過來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就是隨心所欲。很明顯的我們可以看出“隨心所欲”四個字,這是唯心主義的觀點,而這里更加強調把情感意志的性質加以歪曲,將其作用無限夸大,根本否認客觀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實在性,主張意志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體,是一切事物產生和變化的決定力量,所以這是唯心主義中的唯意志論的觀點。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