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所買的書中,有沒有幾本讓你最后悔的書呢?近日,《收獲》雜志編輯部主任葉開在微博上分享了他買的最后悔的書:《這個天國不太平》和《南渡北歸》。網友隨后紛紛跟帖吐槽這些年買過的最讓自己后悔的書。
“最后悔的書”,就像圖書界的金酸莓獎,評委是民間受眾,排列上榜的,則是最不受讀者待見的所謂“爛書”。盡管“書太爛”,是網友吐槽“后悔書”時提及次數最多的一個詞,不過很多人也承認,這些買得“很后悔”的圖書,多是因為受人推薦或跟風購買。也有網友表示,確實“真的是自己的水平問題。”
不管是跟風購買還是自己水平有問題,“最后悔的書”背后幾乎“無書不后悔”的閱讀生態,更多反映的恐怕只是個體獨立與自由閱讀精神的匱乏。一個人買了幾本最后悔的書,很多時候并不能只怪“書太爛”,而是自己是否真做到了堅持自我,不隨流、不盲從、不跟風,更多用獨立、自由的閱讀判斷和認知,去選擇那些可以和自我心靈對話的書籍。
需要承認,人的閱讀根據個人閱歷和閱讀水平的不同,是分層的。不同的人,對書籍品質的要求會截然不同。一些人眼中“最后悔的書”,恰恰可能是一些人心中不能忘卻的經典。比如,遭到網友吐槽“最后悔買的”《穆斯林的葬禮》,還有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有多少人是真正用內心去觸摸文字,感受經典,又有多少人只是聽從排行榜的召喚,把這些書籍當作個人品味的裝飾呢?
也應該看到,對閱讀缺乏獨立判斷,很多時候并不是人們不愿意聽從內心,而是面對浩瀚的書海,常常陷入一種選擇無能的境地。心態的浮躁,閱讀的碎片化,都使得不少人越來越缺乏一張安靜的書桌,去通過閱讀的積淀與進階,做出符合自身的閱讀判斷。而那些漫天飛的暢銷書排行榜,以及良莠不齊的書評與書單,只是更加劇了人們隨大流的閱讀依賴。
這不禁讓人想象,在“最后悔的書”之后,有沒有可能再來一波“最不后悔的書”排行?如果說“最后悔的書”,多是那些讀不下去、沒有讀完的書,那么“最不后悔的書”,是不是才是人們沉下心去閱讀的典范?當“最后悔的書”與“最不后悔的書”碰撞之后,我們或許才能更直觀地看到,哪里才是獨立、自由的閱讀精神所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