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家統一高考、高校統一錄取為主要特征的高考招生制度自1977年恢復以來,不僅為眾多學子提供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同時也拓展了社會流動的通道,對我國教育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生活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客觀而言,普通高等學校入學考試是迄今為止社會公信力最高的國家考試,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入學機會均等,維護了教育公平,為高校選才、學生成長、社會公正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改革實踐的不斷深入以及高等教育從精英化邁入大眾化發展階段,現行高考招生制度已經難以適應國家對不同類型人才選拔培養的需要和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需要;同時,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也遭到侵蝕并面臨新的挑戰。改革考試招生已經勢在必行。
2010年7月,《教育規劃綱要》頒布,明確要求將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作為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之后,教育部組織專家就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相關問題開展了歷時一年多的系統調研,圍繞“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考試科目、內容和形式”“自主招生”“異地高考”“藝術體育類學校考試招生”“招生名額分配”等16個專題進行調研,聽取多方面意見,形成專題報告,為改革政策的研制和出臺奠定了基礎;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作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戰略任務,明確了頂層設計思路,加快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推進步伐;去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措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正式拉開了序幕;與此同時,上海市和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綜合改革方案正式出臺,試點工作率先啟動;去年12月,教育部等有關部委相繼公布了“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高校自主招生”以及“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四個配套政策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改革的內容、目標、措施和時間表;同時,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高考改革試點方案跟蹤與評估研究”正式立項開題。
應該說,這次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改革。在整體設計上,堅持以“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為核心價值取向,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通過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改革考試形式和內容、改革招生錄取機制、改革監督管理機制、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等措施,圍繞考試招生制度現存問題精準施策。這次改革關系到上億學生的前途,涉及到千萬家庭的幸福,社會關注度極高,政策性極強,任務也極其艱巨,它涉及到教育觀念的轉變、制度的創新、利益格局的調整和相關技術的應用,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廣泛參與,形成改革共識與合力,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綜合改革。
客觀而言,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進程中,當前高中教育面臨的沖擊更大,挑戰也更為緊迫和嚴峻;中學校長和教師對高考改革的關注程度要高于高等學校。尤其是未來高考采用“兩依據,一參考”的綜合評價機制,要求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錄取學生的重要參考,這就使得長久以來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的教育評價體系面臨深刻的改革。隨著高考改革的實施與深入,如何改變現有教育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的傾向,重視發揮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師素質和改進教學效果的功能;如何優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改進綜合評價方式,豐富綜合評價內容,客觀準確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情況,使評價信息真正與高校招生實現“硬掛鉤”等等,都將成為實現“考”“招”分離,破解 “應試怪圈”,讓教育回歸價值原點的關鍵環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