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在新疆南部,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在大漠的北沿、天山南麓,有座兵團新興之城阿拉爾市。千年流淌的塔里木河穿城而過,撫育一代代南疆兒女;在塔里木河之畔,矗立著一所大學,它就是離沙漠最近、離北京最遠有沙漠學府、塔河明珠美譽的塔里木大學。
在這所特殊的大學里,有一個張老師,張老師似乎是塔大對張利莉老師的專屬稱謂,在校園里,普通學生認識她、普通教師記得她。
她便是我校校友,在我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前后達6年,也算是地地道道的華農人。期間,先后師從趙學慧、胡正嘉、楊新美、喻子牛教授。
她是留學歸國人員,普渡大學、東京大學留下了她的學習身影,然而,她人生多次重大決策都殊途同歸義無反顧選擇堅守在條件艱苦的塔里木大學。
她是一個有理想的科研工作者,主持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科技部農業成果轉化項目1項,教育部、人事部、農業部、自治區、兵團等各級課題共計21項
同時,她還擁有很多頭銜,自治區優秀留學回國人員、自治區教學名師、新中國屯墾戍邊100位感動兵團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2009年10月1日,張利莉作為新疆建設兵團唯一教師代表參加建國60周年觀禮
一個執著的堅守者
11月的天山已經白雪皚皚,它橫亙在新疆中部,過去的此時,天山由于極端的天氣已封山月余。然而張利莉的故事得從36年前的那個熾熱的高考說起。
1979年7月,剛滿16歲的張利莉參加高考,被塔里木農墾大學(塔里木大學前身,以下簡稱塔大)農學專業錄取,心氣兒很高的她盡管沒有考上理想大學,但還是做出抉擇去塔里木農墾大學報到!她始終堅信,路在自己腳下。她在老師們的關愛、啟發教育中,熱愛上了農學專業,幾乎看完了學校圖書館的專業書籍。大學四年學習勤奮,努力刻苦,成績名列前茅。
1983年7月,張利莉以優秀的成績畢業留校任教,成為一位年輕的微生物學老師。但由于農學專業畢業,需要在教學中充實更多的微生物學知識。就這樣,她被派往當時國內微生物學領域翹楚之一華農進修。
從那時開始,張利莉便與華農結下了學脈之緣。1984年,跟著趙學慧教授學習普通微生物學,跟著胡正嘉教授學習土壤微生物學。1988年,張利莉考上華農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植物病理學家、真菌學家楊新美教授。2000年,師從喻子牛教授獲微生物學博士學位,期間,她還到美國普渡大學訪問交流。
在華農,張利莉學習十分用功,她所感受的是老先生們嚴謹的治學和科研精神。
每到一處,張利莉踏實奮進、熱衷科研的學習狀態感染著周圍的人,很多單位都想留下她。1999年張利莉老師在美國普渡大學生物系應邀合作研究,2001年至2002年在日本東京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在這期間,國外導師多次邀請張利莉老師留下來繼續合作研究。1991年作為塔大為數不多的碩士,2000年作為塔大的第一個博士,張利莉放棄了國內外各種高薪聘請,一次又一次毅然選擇回到塔大繼續執教。大家不解地問她,為什么放棄優越的工作條件,她總是微笑著回答,我生在兵團,長在兵團,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兵團人,也是塔里木人,我們塔里木大學地處偏遠,人才招聘和留住人才都很難,塔里木大學的發展需要我,我不能不回去,我要帶好頭
而那時的阿拉爾市,只有一條街、一條河、一個廣場、一座橋、一所學校,人稱五個一。而在塔大,老師和學生基本上住在普通平房里。
2010年,張利莉的丈夫由于工作需要,調動至烏魯木齊工作。此時的張利莉已是國家二級教授,獲得很多省部級科研成果和國家級的榮譽,新疆在烏魯木齊的一些高校認為挖她的時候到了,相繼開出優惠條件,一些校領導還親自找她洽談,但都被一一謝絕,她總是說:我已經離不開塔大了,學科發展還需要我,有很多事需要有人潛心去做,有很多年輕老師需要指導和引領,不能撂下不管。她還談到,現在內地5所名校團隊式對口支援學校,學校再次迎來了發展良機,作為一個老教師有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同塔大人一起努力開創學校新局面。
彈指一揮間,數次的這一決定,便讓她在塔大堅守了36個春秋。
15年,構筑南疆科研硅谷
塔里木大學地處南疆腹地,大漠深處,交通極為不便。2000年,大學的科研才剛剛起步,全校外來科研經費不足5萬,到處都是零。
然而,2002年張利莉博士畢業又留學日本東京大學歸來后,一切沉寂急需打破,她似乎是塔大的零突破專家。
回校后,張利莉認為,要占領科研高地、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就必須加快科研平臺建設。2003年她四處奔走,加快組建步伐。在她的帶領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塔里木盆地生物資源保護保護利用實驗室2004年申報成功,造就了南疆第一個省部級實驗平臺,同時也完成了塔大歷史上科研平臺零的突破。2010年,平臺改造升級,獲批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成了兵團的科研標桿。
張利莉教授指導研究生
實驗室邀請我校校友、中國科學院鄧子新院士來校作學術交流
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大學Kaleab Asres 教授造訪實驗室
奮發有為的科研團隊
張利莉一度任塔大科研處處長和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在她的推動下,塔大的科研平臺建設的種子如雨后春筍般在塔大開花結果,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塔里木畜牧科技兵團重點實驗室、南疆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兵團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西北區域農業微生物資源利用科學觀測實驗站、等省級平臺依次建立,塔大儼然成了南疆匯集人才的硅谷,從科學研究角度真正踐行了以環塔里木生物多樣性為特色的做塔里木文章,創區域性優勢理念。
研究基因,自然知道基因在代際傳承中的重要性。很多老師認為,張利莉除了搭建平臺貢獻卓著以外,還用她學術基因影響和帶動一大批年輕人回塔大從事科學研究。有很多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因為有張利莉這個領頭羊,才選擇塔大,聽說過張利莉的事跡才選擇她的實驗室。
羅曉霞,被她的治學之道深深折服,2012年華中農業大學博士畢業選擇塔大,而她留在張利莉實驗室的原因很簡單,僅僅是因為張老師的一句話:我們的平臺不能讓你跳得太高,但能讓你走得很遠。兩年間,羅曉霞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兵團基礎研究項目、塔大校長基金博士項目、中農與塔大聯合基金等科研項目4項近100萬,發表過3篇SCI。縱觀張利莉團隊,人人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團隊內5人評上教授。
然而果子僅僅不止這些,據現塔大科技處副處長徐崇智回憶,張利莉任科技處處長時,大刀闊斧、銳意革新,做了一系列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她健全考核獎勵制度、刺激項目發展、增加項目經費、培育新的科技增長點。在她搭建的良好基礎上,塔大科技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十二五期間,國家科技支撐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科基金等科研經費翻了5倍。
她還用她的實際行動和具體工作去引領科技處的同事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徐崇志說:看到她那么努力工作,我們不做好都不好意思!無形中,她的奮斗基因在里流淌,也在我們同事中傳遞!
誠如塔大協同創新辦高疆生主任所言,以張利莉為開端,塔大從一條腿走路到兩條腿走路,再到三駕馬車,從簡單教學到教學+科研,再到教學+科研+對外交流,塔大的科研之路走過了不凡之路。也誠如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鐘凌風所言,在塔大,張利莉老師就是標桿,是立德樹人的標桿,也是科學研究的標桿!
而對于張利莉個人而言,她的科研之路早已大放光彩:截至2015年11月,她先后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31篇被SCI收錄,6篇論文分別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的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參編《微生物學》、《微生物基因組學》、主編《食用菌栽培技術》、《微生物學實驗技術》等教材
大漠之中,微生物還很多,有很多獨具特色的微生物資源需要張利莉和她的科研團隊繼續奮進
在塔大,做成事情需要更大的責任擔當
張利莉在做實驗
在塔大,做成事情需要更大的責任擔當,這是張利莉老師常說的話。接受采訪的人,也都不約而同地將張利莉的處事風格集中在這幾個關鍵詞上:責任擔當敬業公正。 她格外認真、嚴謹,負責任,張利莉給師生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高疆生主任眼中,他這個79級的小師妹,在入大學之后就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讀書的時候就很執著、勤學、專研,工作以后,對自己要求更嚴,更是認真負責,看準的事情就一定堅持不懈,還要做到極致。
熟悉張利莉的人都知道,她是實驗室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個,仿佛實驗室的守門人,晚飯后,她往往會散步到實驗室繼續工作。
張利莉老師作為學科帶頭人,非常重視學校的學科建設,特別對微生物學更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2010年11月微生物學被評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學科,建設期為5年,從獲批的那天起,張利莉老師對學科團隊成員說我們大家齊心協力,這個學科就要按照自治區一流的標準來建設 2015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學科驗收中,微生物學科不出意料的獲得優秀成績,在與自治區高校競爭中,我們塔大的微生物學科也是唯一一個成為自治區重點學科建設的學科 。微生物學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張利莉老師嚴禁、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分不開的。一談起張利莉老師在學科建設上的努力,現任教務處處長陳偉總收不住話匣子。
但在同事眼中,張利莉很少發脾氣,從來不生悶氣,她在兵團重點實驗室里,跟助手徐崇志說得最多的是:這樣做行不行?你看這樣妥不妥?凡此種種,潛移默化影響著周圍的人。她用她的人格魅力,用她的學識和視野,引領著大家前行。徐崇志無不感慨地說。
同樣的幾件小事還讓鐘凌風記憶猶新。2004年3月20日,凌晨3點,3月的南疆天氣,變化無常,突然刮起沙塵暴,眼見風沙馬上要吹到學校,當時剛做完實驗的鐘凌風忘記了關實驗室的窗戶,他立馬趕往實驗室。但當他匆匆忙忙趕到實驗室時,他發現實驗室燈開著,有一個人正在迅速地關窗,一扇又一扇,一絲不茍,鐘凌風定睛一看是張利莉老師!
2009年12月28日,塔里木盆地生物資源保護利用兵團重點實驗室申請升格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作為實驗室主任張利莉帶領實驗室幾名骨干赴北京進行答辯匯報。24日晚,張利莉在入住的兵團大廈再次召集相關人員修改完善PPT,一直到凌晨4點,細致到每張圖片的擺放位置、標點符號的規范等等。一遍又一遍的匯報演練,直到主次輕重、時間把握到最好為止。匯報那天,當匯報完畢時,專家組組長一句今天我認為塔大的張利莉老師匯報最精彩,在那么艱苦的環境里,作為一個女科學家能將實驗室建設這么好,我提議所有評審專家起立鼓掌。那時候張利莉與塔大同行一起被專家的高度贊譽感動得淚如泉涌,不記得怎么離開答辯會場。說到這次經歷,鐘凌風依然哽咽不已張利莉老師的這樣近乎瘋狂認真敬業,是源于她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熱愛,源于她塔大太多太深的感情。
視學生為己出:張老師真好!
張利莉同本科生交流
張利莉指導研究生實驗
張利莉老師治學嚴謹,認真負責在學生眼中廣為流傳。塔大現任監察處處長蔣學瑋,曾經與張利莉老師在生科院搭過領導班子的同事,在他看來,張利莉老師對同事的關心無微不至,對學生是愛護有加的。當然,張老師也對學生要求嚴,很多同學對張老師又敬又怕,但大家都喜歡她,有事也都愿意與張老師溝通交流。
作為一名高校老師,張利莉老師一直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并以良好的師德師風感染學生、打動學生、引導學生。近十年,平均每年完成折合教學工作量在800 多個課時。無論是指導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她從人才培養計劃制定、教學大綱、教案到研究課題選擇、讀書報告、開題報告以及實驗操作、論文撰寫和答辯都給予悉心的指導,修改論文經常細心到標點符號。
因為有行政工作任務,還有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等各項工作,繁忙的她,也重來不怠慢研究生教育教學工作。2014年3月的一個周末,張利莉剛在阿克蘇下飛機,她始終牽掛研究生的課題進展和論文寫作,到了學校邊召集所有的學生開Seminar,會一開便是深夜,因為明天還有其他重要事情等著她,她就是這樣可以怠慢自己,從不怠慢工作。 忙!累!一談到張利莉老師,她的學生和學校的老師都心疼的這樣說。
為培養青年老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張利莉老師悉心指導他們如何查閱資料寫好教案。針對青年老師上講臺的熱情高,但上課經驗不足的狀況,就和他們交流心得體會,甚至上講臺示范。在科研上對新引進的青年科研人員,更是給予極大地關注。積極引導青年老師參與科學研究,身體力行進行傳、幫、帶活動,積極申報課題。課題執行中,張利莉老師大膽給年輕科研骨干壓重擔、挑大梁,使其鍛煉成才。每年,我們學院青年教師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申請書,張老師是要一一修改的,當學科有差異時,張老師還請國內相關專家把關,在她的努力下,我們學院青年教師現在人人都有基金項目,我們都很感激,也很愿意跟著張老師干。青年教師李艷賓很激動的說。經過初步調研,在張利莉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共有22位青年老師已成長為塔里木大學的骨干老師和科研能手。
在教學方面,張老師對學院教師要求很嚴,同時對自己要求更嚴,張老師的課講的很好,張老師聽我們的課,我們都很緊張的。談到教學,塔大的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同感。張利莉老師特別注重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與更新,特別是注意融入國際、國內微生物最新研究成果和聯系國際、國內生物技術產業現有水平。還特別注重改革教學方法,關注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效果。據悉,張利莉老師也是塔里木大學最早用多媒體教學的老師,自2002年始,她就精心制作了課程全部內容的多媒體課件。由于張利莉老師的多媒體幻燈片信息量大、圖文并茂、形象直觀、深入淺出。課程的先進性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使她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氣氛活躍。很受學生和老師的歡迎。張利莉老師的課也因此多次被評為最佳一堂課,并被觀摩推廣。
張老師特別有愛心,她不但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研究工作,在生活上也給予很多的關心和幫助。一談到張老師對學生的好,曾經生科的學生現在留校在人文學院做輔導員的吳垠老師有點激動,如數家珍。2009年的一個深秋的早晨,張利莉經過學校一域,突見一名正在打掃衛生的學生,那時的西北已是風寒料峭、霜掛枝頭,這名學生身著單衣,腳蹬涼鞋,此情此景,張利莉為之一顫。她立即查明學生情況,并在學院里發起募捐,為這位貧寒的大學生解決燃眉之急。雪中送炭后,這位學生說:張老師真好!
時間再往后推移,2014年畢業時節,對于那一屆塔大生科院畢業生來說,值得永遠銘記。
2010級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喻瑞鵬于2011年檢查出罹患骨癌,張利莉其實在前期已經組織過多次募捐,并親自到烏魯木齊中醫院看望。2014年當得知喻瑞鵬還有一個參加畢業典禮的夢想后,便欣然親自布置。張利莉親自安排喻瑞鵬的回家之旅,母親節,她還細心的吩咐學辦替喻瑞鵬買了一束鮮花,讓他獻給自己操勞的母親,母親這次流淚,是因為看到了兒子的孝順。
接下來,在張利莉的布置下,學院為喻瑞鵬安排了照一次畢業照住一晚宿舍游一次校園開一次班會,張利莉還讓學院為這位同學提前舉辦了一次特別的畢業典禮,現場的同學,很多留著眼淚參加完整個畢業典禮。2014年8月,喻瑞鵬去世,張利莉還安排給他父母送去慰問金2000元。至今,她還一直與喻瑞鵬父母保持聯系。
視學生為己出容易在一些報刊雜志上出現,但在張利莉這里,現實版的故事很多很多
正因為張利莉老師工作努力、積極進取、為人正直、淡薄名利,深受校領導、同事和學生以及同行的好評。近年來,她多次被評為優秀老師;2004年獲全國模范老師榮譽稱號,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2005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08年獲得自治區教學名師稱號;2009年被評為自治區優秀回國人員,并于當年作為兵團教育系統唯一代表應教育部邀請赴北京參加建國60周年國慶觀禮;2010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11年榮獲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和新中國屯墾戍邊100位感動兵團人物榮譽稱號。2013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塔里木大學地處塔里木盆地腹地。在浩瀚無際的大漠深處總有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的古老樹種胡楊佇立。它堅韌挺拔、傲視沙漠、不懼干旱嚴寒、一生無私的守護著塔里木的村莊與城市。張利莉老師對兵團的熱愛、對教育的負責,對學術的執著,對科研的勤勉正如大漠的胡楊,奉獻一切,不計回報,也許這就是一名高級知識分子的崇高追求和博大胸懷。
記者手記:最開始,我以為張利莉只是一個領導;最開始,我以為張利莉只是拿了很多榮譽的學者;最開始,我以為張利莉只是一個有很多花環的杰出人才。
然而,和張老師見面之后,很多我以為都是錯誤的。張利莉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理想擔當的人!是有著一個事業成功的丈夫、可愛懂事的女兒、幸福歡樂家庭的女性。
受個人閱歷和視野的局限,我想坦陳,張利莉是我到目前為止采訪到的最感人的一位學者,沒有之一;我也坦陳,采訪完了張利莉之后,我甚至在思考我自己的人生定位、尋找我自己的意義世界;我還坦陳,這次是一次心靈之旅這絕不是夸張。
11月5日,我們見到了張利莉也見到了塔克拉瑪干沙漠,如果把美麗的張利莉老師和荒漠聯系在一起,你會發覺,當初張利莉放棄那么多單位而選擇留在條件極為艱苦的塔大,需要何種勇氣和信仰?
記者在塔大,有這種感受,每個人似乎都認識張利莉;而張老師這個稱謂似乎是塔大人給張利莉的專屬名片。
當我怯生生地向鐘凌風求證:可否這樣說,張利莉就是塔大科研做得最好的?鐘凌風說:這是肯定的!他肯定的眼神比肯定的語氣還堅定。
11月6日,在去往阿克蘇的路上看到了紅柳,沙漠里獨特的一種植物,耐寒極強,我想,張利莉何嘗不是一株艷麗的紅柳。
或許太激動,篡用一首詩撫慰自己砰然的心,算作結語:
大漠,烽煙。平沙莽莽黃入天,巾幗貢獻三十年。
執著,信念。生物領域謀巨篇,功績寫在昆侖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