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我校改制成普通本科院校開始,學校就一直在探尋以學校綜合改革和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為主線,推動學校轉型發展,走應用型本科之路。2014年,作為重慶市首批轉型試點的六所高校之一,我校順利加入了全國應用大學聯盟,更堅定了我校深化綜合改革,推動轉型發展的決心。時至今日,學校各部門、院系在推進綜合改革之路上百花齊放,各展所長,為我校長遠發展進行了有效嘗試,打下了堅實基礎。
11月9日,旅游與服務管理系2013級酒店管理本科專業10名學生滿懷興奮與期待抵達上海雅居樂萬豪酒店,與此同時,有16名學生抵達重慶JW酒店、19名學生抵達成都萬豪酒店、12名學生抵達三亞亞龍灣萬豪度假酒店,他們要在萬豪酒店進行為期8個月的企業管理技術實踐,學習實踐國際酒店集團的企業文化、服務標準、經營模式、管理流程,這也標志著旅游與服務管理系與世界500強企業——國際酒店業巨頭萬豪國際集團合作開辦的“萬豪班”進入實質培養階段。
根據重慶市旅游人才相關規劃顯示,重慶市旅游人才到2020年總體需求將達到28.1萬。酒店行業作為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迫切需要高素質的酒店管理專門人才。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高校酒店專業人才培養與酒店行業人才需求錯位,進而導致學生就業難和酒店選人難的“兩難”困境。酒店管理專業作為學校首批轉型試點專業,根據教育部及學校推薦轉型發展的相關精神,積極探索專業轉型發展的思路,堅持“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接軌、課程設置與工作崗位銜接、能力培養與崗位要求匹配、專業發展與企業發展共贏”,提出了“專業+專長”的人才培養模式。這里的“專業”是指在酒店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調專業的學科基礎和專業屬性,固守專業之本,重點培養學生從事酒店行業的扎實基礎理論和基本素質。這里的“專長”是指在酒店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關注酒店行業的多維方向和新興業態,實施動態調整,重點培養學生能勝任具體酒店行業的崗位實踐能力和專業特長。“專業+專長”人才培養模式將學科固有屬性和行業動態發展很好的結合起來,培養適應行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簡單的書面概念和抽象模式,如何能轉變為人才培養的現實,真正實現專業基礎扎實,專長特征明顯。旅游與服務管理系在開展大量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只有牢牢把住“四點”,逐一攻克,才是實現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真正轉型的根本。
突破難點:課程建設
課程的有效組合構成不同的專業,專業是課程的一種組織形式,專業從本質上講就是課程的組合,因此專業轉型發展的核心在于課程建設。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深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改革,以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技術進步驅動課程改革,整合相關的專業基礎課、主干課、核心課、專業技能應用和實驗實踐課,更加專注培養學習者的技術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酒店管理專業在課程體系建設上,根據學校課程建設與改革實施意見,切實改變僅重知識傳授的傳統,提高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水平,以能力為主線構建課程體系。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專業能力標準、工作崗位要求、高等教育規律制定課程標準,根據課程標準編制教學大綱。在專業基礎能力課程、專業核心能力課程和專業綜合能力課程三大類能力模塊課程中根據課程性質、作用等組建課程群,每個課程群設課程群組長,負責課程群各課程的總體規劃與實施,有效整合各門課程,發揮課程在能力培養中的整體功能。對部分專業性較強的課程,采取“1+1”微型課的方式,即由“校內專任教師+校外行業專家”組建教學團隊,部分內容專任教師講授,部分課程內容邀請行業專家進行講授、演示,將行業前沿資訊、企業真實案例、情景、項目引入課堂。為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總結課程建設與改革中的經驗與教訓,酒店管理專業教研室多次組織“翻轉課堂”公開課、課程改革交流會、微型課匯報會等教學研討活動,積極引導全體教師強化轉型建設理念,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年以來,先后建立了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校級精品課程1門,編寫教材3部。
改善痛點:專任教師
無論再好的轉型設計,必須靠專任教師實現。然而轉型發展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站穩講臺給專任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意見》中指出要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到企業接受培訓、掛職工作和實踐鍛煉。獲得試點以來,旅游與服務管理系積極通過教學工作會、公開示范課、培訓分享會等方式引導專任教師轉型。依托校企合作理事會安排教師參與各項掛職鍛煉和培訓,酒店管理專業共派出七位專任教師到酒店企業一線掛職鍛煉;專任教師參加企業、行業、協會、院校、政府等組織的各類培訓交流累計近30人次;八位老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資格;四位老師獲得“飯店總經理崗位培訓證書”;20位老師在學校首輪雙師資格認定中教師獲得“雙師”資格。通過掛職鍛煉、培訓交流、資格認證等一系列措施,專業教師了解了酒店前沿動態和經營現狀,豐富了實踐經驗,積累了教學素材,樹立了教學自信,也促進了人才培養。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汪正彬到上海綠地萬怡酒店掛職鍛煉1個月后深有感觸的說:“通過暑期掛職鍛煉1個月,最大的體會和收獲是聯系酒店實景,教學更有底氣;避免紙上談兵,教學更加從容;鮮活教學案例,課堂更加生動” ,而這正是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團隊共同的心聲,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團隊經歷了這個陣痛的過程,真正實現了從“要我轉”到“我要轉”的轉變。教師變了,作為教學實施中最能主導的因素也就變了,轉型發展的生命力就能得到切實的增強。
尋求支點:校企合作
《意見》中指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要建立以提高實踐能力為引領的人才培養流,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而校企合作是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支撐。酒店管理專業轉型過程中,改變過去學校關門辦學的做法,加強校企聯合,將產學研相結合的思想融入酒店管理人才整體培養過程,通過邊教學、邊實踐、邊科研、邊應用,使酒店管理人才培養過程更貼近行業、貼近企業,真正體現校企聯合培養,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對此,旅游與服務管理系組成了政企會校四位一體的校企合作理事會,在專業建設咨詢,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業教學計劃調整、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學生創新創業等方面加強指導與合作。先后與萬豪國際集團、喜達屋酒店與度假村國際集團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立“喜達屋”、“萬豪”訂單班,形成覆蓋酒店管理專業的全體學生、四年全過程、培養全方面的“三全”的校企聯合人才培養體系。基于良好的校企合作支撐,構建“兩線四段漸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即依托校內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踐基地兩條線,從一年級到四年級一次開展行業認知實踐、專業技能實踐、管理技術實踐、企業綜合實踐,同時保證累計行業企業實踐時間不少于1年。為切實保障實踐教學的有序開展,不斷加強校內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方面,在原有酒店實訓室的基礎上,對客房實訓室進行了擴建,前廳實訓室增設了電腦硬件及酒店管理信息系統軟件,酒吧實訓室成功建設成為由學生運營管理的經營性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方面,從原有市內外30余家校外合作酒店中,精選10余家五星級酒店作為校企合作核心企業,充分滿足學生校外實踐以及就業等要求。此外,還積極引入職業資格證書認證、舉辦專業技能大賽等配套措施,不斷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緊盯落點:學生發展
轉型改革是否成功,關鍵看培養的學生是否符合行業需求,是否得到全面發展。旅游與服務管理系根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推進一二三課堂融合建設,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2015年全國旅游院校服務技能大賽(飯店服務)中獲得2個單項一等獎、1個單項二等獎、1個單項三等獎和團體獎。2014年獲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項,市級立項2項;2015年立項 6項;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1個。2013級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學生在上海、三亞、成都、重慶萬豪酒店實踐過程中,短短1個月實踐內,讓學生們對國際高星級酒店的服務、經營、管理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也讓同學們對身著燕尾服、衣領別著“金鑰匙”徽章的酒店高級禮賓司和酒店職業經理人有了更大的職業向往和更強的奮斗動力。萬豪集團旗下的合作酒店也對該系學生在酒店的實習表現豎起了大拇指,學生良好的儀容儀表、強烈的服務意識、嫻熟的服務技能、踏實的工作精神更加堅定了他們與旅游與服務管理系建立長期校企合作的決心。校內專任教師也紛紛表示,作為校內指導教師,看著我們的學生這一個月成功地實現了角色轉變并逐步適應工作崗位,內心無比欣慰。
“我們是為紳士和淑女服務的紳士和淑女!”這是國際著名奢華酒店品牌——麗茲卡爾頓酒店的座右銘,也是旅游與服務管理系酒店管理專業學生一直堅持的職業信條。盡管推動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轉型才邁出第一步,但這一步卻堅實而有力。積跬步以至千里。只要繼續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必將贏來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大變革,讓酒店管理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專業更扎實,專長更突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