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5年是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一年。”
一年又過,這一年中國的教育事業歷經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后成果初顯;一些存在于教育事業中的“頑疾”仍突出存在;許多新推出的改革舉措牽動著萬眾目光等待時間檢閱……帶您回顧2015教育最應受關注的12大事件,共同見證中國教育改革之路上不平凡的一年。
1、BBC真人秀節目引發中西教育優劣之爭
這本是想刺激英國人的一個真人秀節目,教師是演員,教學環境是設計的,也就是說,并不是真實存在的中國教師與學校教育。但未料到,更多受刺激的是中國人,尤其一批公知,終于抓到批判中國教育的機會了,大肆批判。其實,中西教育各有千秋,需要深刻反省我們教育的不足,但也不應該妄自菲薄。但在這場爭論中,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我們需要了解真實的西方教育是什么。無論英國還是美國、中國,精英都需要更多付出,比如成績好;都需要能更好管束自己,而不是由著自己的天性,所謂教養就是這樣煉成的。
2、校園霸凌暴力事件頻發 青少年違法治理遇難題
此類惡性事件頻發,一方面反映了一代人的教育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會的失范。缺失了底線,沒有盡責的家長,培養了更多的惡童,惡少。但我更憂心的是,這些孩子往往因為一部未成年人保護法,讓他們輕松逃脫了法律的制裁,遇到糊涂或者沒有底線的家長,有時甚至連基本懲戒都沒有,造成了惡行沒有任何成本。如此下去,我們等于鼓勵這些惡行,惡童、惡少多半會成為惡人,成為無法無天的罪犯。因此,我們亟需完善青少年保護與懲戒,不能只是保護,而不講懲戒。最近美國發生的一起類似事件就給我們做出了榜樣,虐待同學的幾個人以重罪起訴,包括其中的未成年人。
在學習西方先進治理理念與制度時,我們往往只學習了皮毛,而沒有注意到其系統性,只講保護,不講懲戒,青少年的保護上就犯了這樣的錯。因此,我更想呼吁,對于此類惡童、惡少,必須在法律層面建立完整的懲處機制。這實際上也是挽救他們,是另外一種保護。
3、貴州畢節4名兒童自殺 2000萬留守兒童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留守兒童是中國社會高速發展中的一個傷口、瘡疤,是相關社會治理制度不匹配造成的人倫悲劇。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是他們的教育與成長的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健康發展的問題,更像我們社會的一個重要病灶,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發展與長治久安。因此需要盡快解決,否則將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害。其治理是比較復雜的,涉及社會各個方面,但可能需要首先從戶籍、從入學政策調整入手,也需要社會各界給予最大的理解與支持,讓孩子們能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長。
4、“互聯網+”再次掀起在線教育投資熱潮
2012年MOOC引發的在線教育投資熱潮,在2014年再次遇到了“互聯網+”,繼續高燒不退。教育與互聯網的結合是必然的,但是試圖用資本與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驅動教育,是徒勞的。最近資本大潮退去,在線教育企業的末路已經來臨,笑到最后的,還是學校。
5、南昌高考曝替考舞弊案 刑法修正案通過舞弊入刑
逢考必舞弊,考試舞弊已經成為了一個毒瘤。我國的各個國家級考試監考之嚴密,在世界上也可謂首屈一指。教育部門嚴防死守,但仍然無法杜絕,根本原因還是社會的失范。考試舞弊無非是社會失范在教育的體現而已,我們不必大驚小怪。但治理是必須做的。怎么辦?解決社會失范與底線,是根本問題,但是,嚴懲卻是眼前最有效的,也是馬上可以采取的措施。刑法修正后,考試舞弊的組織方以及替考等均被判定為犯罪,而不是違法違規,對于舞弊治理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需要執法部門從重從嚴懲處,另外一方面,也建議教育部門與學校加大對考生的行政處罰力度,比如一次舞弊永不予錄取,看看誰還敢舞弊替考?
6、浙江上海迎來高考改革后首次國家學歷文憑考試
高考改革2014年啟動的同時,浙江上海兩個試點省市也同步啟動,今年,浙江上海已經迎來了配套的第一次國家學歷文憑考試。浙江方案顯然對全國的示范意義更大,細看浙江方案,為了公平,在基本的評價上,基本上放棄了等級制,不得不回歸到分數,并細化分數評價,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與此同時,全國統一命題的改革思路顯然得到了積極響應,2016年高考將有26個省市采用全國統一命題,獨立命題的省市已經開始倒計時。
7、“教師資格考試制度”與“職稱制度”雙改革牽動1600萬教師
2015年反響最大的應該是教師資格考試制度與職稱制度改革了,這一牽動全國1600萬教師的改革引起的反響之大,之熱烈,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關乎核心利益,因此有一些爭議是正常的,關鍵是方向正確就好。
8、2萬足球特色校誕生 “足球熱”進中小學校園
這也算中國特色吧,足球運動進校園了,非議不小,但至少會提高和強化體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分量,從這個角度看,有積極意義。
9、五中全會提出普及高中教育,教育發展邁上新臺階
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普及高中教育,這是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與舉措。對于老百姓,是一個福音,但面臨的問題也不少。普及高中教育,意味著中考的取消,而一旦取消中考,是否會重復小升初取消的惡果——取消了升學考試這個“明的獨木橋”,實際上反而加重了學生負擔。學生家長為了孩子上好學校,不得不暗地修很多“橋”,搭很多“橋”,小升初各學校的“坑班”就是實例。同時,普及高中教育,大家都想讀普高,不想讀職高,對中等職業教育將形成致命影響,又將怎么辦?
10、SAT、雅思考試頻發舞弊 引發中國學生誠信危機
6月份SAT考試被延遲公布成績,10月350名在雅思考試中違規的考生被取消成績,11月SAT與上海SSAT考試成績全部被取消,在與升學相關的海外考試中,中國考生頻發舞弊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著名媒體均給予關注和報道。與國內的高考舞弊相比,海外升學考試的舞弊現象更為嚴重,范圍更為廣泛,治理難度也更復雜,面臨管理權與司法適用問題,似乎是一道無法解決的難題。
11、就近入學出新政 “學區房”成變數
從房子綁定學校,到房子綁定一片學校,也可謂對我們照搬美國做法的修正。我們前些年的擇校治理上,完全學習美國,實際上就是讓你拿錢擇校——買房,“學區房”房價高漲,引來更多非議。此番調整,應該給予肯定,即綁定多個學校,而不是一個學校。目的顯然在給“學區房”降溫,但是,已經買了的人怎么辦?
12、中央提出高校建設兩個“一流”目標
被譽為新一屆985計劃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雙一流計劃的推出,為一個階段高等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優秀高校發展指出了明確的目標,這一宏偉目標的提出,與中國高等教育近10余年的快速發展是分不開的。對于中國高校的發展,還是需要符合國情的類似發展計劃推動,中國也需要優先發展一批優秀的高校。在高等教育,不能再講公平第一,必須講效率第一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