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有關“留學與海歸”人才研究的藍皮書《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報告(2009)》日前在京發布。就此,本報獨家專訪該書的主編——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留學與海歸已經成為中國當代社會中一個日趨重要的現象。我認為,21世紀的留學潮體現了很多新趨勢。”王輝耀告訴記者。
專業:選擇日趨多元化
2005年,長期研究海歸回國創業的王輝耀曾對國內300名海歸創業成功人士進行調查分析。“盡管他們都在經濟領域中自行創業,或從事企業管理工作,但46%的海歸在海外學習的專業為理工專業,27%的海歸留學專業為經濟或工商管理,12%的海歸留學專業為法律或其他人文專業。”王輝耀介紹說,“當然,這些人主要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國留學的,可以看得出,理工科專業在當時仍然占相當大的比例。” 時隔兩年,王輝耀聯合歐美同學會商會、《神州學人》開展隨機調查。由于大部分參加調查的出國留學人員都是2000年以后出國的,所以這次調查的結果就發現出國留學人員的專業選擇已經發生了變化。
王輝耀認為:“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出國學習會選擇實用類的學科,如經濟和工商管理等專業幾乎占到一半以上,人文社會學科和法律專業也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就業:從“三師”走向“三家”
王輝耀在調查中發現:“進入21世紀后,由于中國日益國際化,新出去的留學生能迅速融入海外,從事職業又有從‘三師’(工程師、醫師、會計師)向‘三家’(科學家、企業家、發明家)發展的趨勢。”
與此同時,歸國留學人員的就業領域也發生了巨大變化。“20世紀80年代回國的留學人員,特別是公費留學生,大部分都集中在政府機構、大學、科研機構以及國有企業就業。”王輝耀分析發現,“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多數的海歸人才主要活躍在新經濟、高科技和第三產業領域。”
2006年年底至2007年年初,王輝耀進行了一項名為“海歸目前從事何種職業”的調查,結果發現,海歸在跨國公司和三資企業中所占的比例達到了27%,在大學和研究所工作的有17%,自己創業的接近11%,在民營企業工作的有16%左右。而在國有企業工作的不到10%,在政府部門的僅有3.4%。
回國:“海鷗”開始涌現
隨著留學人員回國服務的形式日益靈活多變,“海鷗”一詞應運而生,“‘海鷗’主要是指跨越大洋兩邊跑的留學人員。”王輝耀預計,未來10年,兩地跑的‘海鷗’的數量還會有明顯增加。”
王輝耀認為,“‘人才環流’的群體在21世紀日漸壯大,并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一批留學生在海外已經成家立業,不便徹底回來;一些回來的海歸則從事出口行業或跨國貿易。”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