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生練就一身真本領要走進企業實打實操練,同樣,職校教師要教出一批優秀技能人才,也得親臨生產一線充充電。就在過去半年內,31名來自上海中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走進德國企業,畫圖紙、做工件,像當地職校畢業生一樣考職業資格證書。本月,首批赴德取經教師學成歸來,人均捧回5張資格證書和先進職業教育理念。今后,上海還將有更多職校教師走進國外企業取經,將國際通行職業資格證書考核內容帶回國內傳授給學生。未來,職校生考出一張證,走遍全世界都能找到工作。
在德國企業中,這些教師重新做了一回一線工人,跟著德國師傅,從元件安裝、圖紙繪制,到程序編寫、功能測試,樣樣都要來一遍。“德國人對工藝的要求非常高,哪怕剝一根導線,都有嚴格的規范。”上海電子工業學校教師趙鑫亮告訴記者,在德國企業一線,每天訓練都是高強度高標準。
半年里,這批教師人均捧回5張資格證書,其中含金量最高的當屬由德國工商/手工業行會頒發的IHK證書。在德國,這是職校畢業生進入工廠的必備證書,同時也是一張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在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俞佳鶯看來,德國IHK考試的標準可用“嚴苛”來形容,一場考試包括8小時的準備工作和6小時的正式操作,考官會根據計劃、決策、實施、檢測四個方面全過程進行打分,每個方面都包含7至10個打分要點。同時,在考試過程中,考官還會和考生進行10至20分鐘的專業交談并打分。
未來,這樣的考核內容也將引入申城職校課堂。據悉,上海職業教育將把鼓勵學生獲取國際公認職業資格證書作為推動方向,讓職校生考出一張證,走遍全世界都能找到工作。為此,當下職校課堂就要進行變革。在德國職業院校的走訪中,讓趙鑫亮印象深刻的是,教師上課不是“滿堂灌”,他們每次下發厚厚的工作頁,讓學生對著任務單自己動手琢磨,一旦遇到問題大家在課堂上一起討論解決。“德國教師備一節課,起碼要兩三天。”這樣的教學給趙鑫亮帶來很大啟發,他考慮把這樣的教學理念引入課堂。
據悉,這是國內首次開展的中德兩國政府間職校教師資培訓項目,也是上海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之一。經遴選產生的31名教師來自本市中高職院校的電子類、機械制造類兩大專業。培訓內容包括專業實踐、教育教學和企業實踐三個模塊,分為國內培訓和德國培訓兩大部分,歷時六個月。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首批教師培訓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礎上,未來將繼續推動職校教師“走出去”接受培訓。今后培訓人數規模將逐步擴大,覆蓋更多專業類別。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