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備受關注的復旦大學投毒案落下帷幕,罪犯林森浩被依法執行死刑。兩個年輕的生命如此過早地凋謝,不僅留給兩個家庭無盡的哀傷,也讓許多人心里無法完全平靜。
前生回首今生緣,數載同窗情義堅,同窗之誼本應彌足珍貴,然而現在的大學校園卻時時出現“同室操戈”現象。從清華女生朱令鉈中毒案,到馬加爵殺害室友案,再到牽動眾人神經的南航金城學院命案,有著高學歷光環的大學生屢屢走向犯罪的迷途、向身邊同窗伸出殘忍之手,無疑給整個教育機制敲響了警鐘!
跟我學物理網賈蘭華老師說:造成悲劇的原因跟不僅跟當事人的性格有關系,也折射出長期以來相關教育的缺失。教育的本質,不僅在知識的傳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豐滿。
在功利思想的指引下,現在的教育已經背離本真精神。學生學習目的就是追求出人頭地,每天為了分數和成績打拼, 這種應試教育模式可能導致學生成績優秀或名列前茅,但往往造成品德、情感、生活技能等發展嚴重不足或滯后,甚至畸形發展。
林森浩無疑是這種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佼佼者,高考時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山大學,又因成績優秀免試進入復旦大學讀研。在研究生階段,兼任學生會副主席,并且發表了8篇核心期刊級別論文,其中第一作者就有 5篇。一個孩子培養到這樣,堪稱成功的榜樣,但林森浩留給人最深的印象還是“沉默”,甚至“古怪”,性格明顯存在著缺陷。接受央視采訪時,他不斷提到自己精神境界不夠、修養不足,可見到了這時候,他更多反思的就是這些“觸及靈魂”的問題。
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中是找不到“人”的存在的。因為這種教育里學習的手段是強制的規訓,學習的方式是知識灌輸,忽視的是生命自由生長的精神, 缺失的是蘊藏無限可能性的生命自覺意識。這樣的教育往往忘記了生活本身,沒有信仰和理想,讓學習者無法到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對于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這首先就是人學”。教育培育出來的人本應是具有豐盈精神、自由心智、獨立個性的人,但我們當前的教育卻是在相反方向持續前進,要他們放棄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只需死記硬背,全盤接受;要他們馴順乖巧,只需絕對服從;甚至要他們為了賺大錢娶美女而讀書,放棄德性培育和精神涵養。
一個自身缺少精神內涵的教育是無法培養出任何人性品質的!
朋友家串門給孩子送什么,送禮就送微課程。敬請關注網站:跟我學物理網,賈老師公眾微信號:“跟我學物理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