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學校將與學區內的薄弱學校建立“先進帶后進”的互助模式。近日,武漢市教育、發改、財政等5部門聯合出臺《義務教育學校實施學區制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區實施學區制,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增殖和均衡化,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為解決目前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還存在辦學差距的矛盾,武漢市將深入推進學區制。根據學區管理意見,各區可選擇學區、委托管理、學校聯盟、學校共同體、品牌學校系列、名校集團等形式(以下統稱為學區),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多元共享模式。意見明確提出統籌開展學校委托管理。武漢將分批次在全市范圍內選擇一定數量的優質學校,以3年為一個周期委托管理新城區農村薄弱學校,全面提高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實際上這一模式已經開始,如江岸區的育才小學在武漢經濟開發區建設育才開發區分校。
武漢還將探索高校、教科研部門支持中小學辦學試點。相關區教育局與高校、教科研部門簽訂合作辦學協議,中小學與高校、教科研部門建立合作關系,根據中小學實際協商確定支持及合作辦學內容。
武漢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學區內各校每年將進行一定比例的“師資交流”,鼓勵名校老師到薄弱學校任教;學區內各校聯合辦學,“牽頭校”負責在學區內實施統一的教育教學管理,“點撥”其他成員學校的教學;教育部門將對學區內各學校進行“捆綁式”考核。據介紹,除了教師、教學資源,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活動等德育資源也將在學區內進行共享。
為保證學區制的落實,武漢將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工作相關經費納入教育部門年度預算,對承擔傳幫帶的優質學校編制可在各區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內調劑增加5%左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