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年兩度提出“多校劃片”的“大學區化”倡議,引發不少家長關注。市教委昨天回應媒體采訪時稱,“大學區”并非全國一刀切,各省市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細則,上海不會盲目跟風“大學區化”。
教育部擬“大學區化”消息一出,引發熱烈討論。一些人甚至做出“學區房白買了”的解讀,更是增加了家長們的焦慮。實際上,促進教育均衡公平發展,“多校劃片”并非唯一路徑。對此,市教委基教處調研員朱蕾說:“上海有自己的特點,學生相對較少,優質的教育資源較多。近年來,上海一直推行的集團化、學區化辦學政策,逐步有效地提升了教育資源的均衡優質發展,契合上海的本地特征。”
據了解,市教委為了控制“擇校熱”已陸續打出組合拳。計劃到2017年,本市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將覆蓋全市50%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加入新優質學校集群發展的學校數量將增至250所左右,覆蓋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約25%的學校;另一方面,通過“靜安經驗”,建議各區縣一個門牌號、一個居住戶,五年內只接收一名學生入學。“針對熱門校生源過多的情況,各區縣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朱蕾說,通常會采取往前和往后追溯兩種方式來保證招生數和實際生源數的平衡,往前追溯就是對學區內適齡兒童的戶口遷入年限、是否與親人在一本戶口本上等做出相應的要求,往后追溯就是“一個門牌號一居住戶,五年內只接收一學生”政策。一位參與招生的工作人員說,由于市教委開通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信息登記平臺,2015級學生檔案已全部入庫,從2016學年起,比對工作將更加嚴格。除了戶籍所在地就讀的學生,即便是租房辦理“人戶分離”手續在居住地就讀的學生,其租的房子內也必須符合“五年內唯一”的要求。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