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名單,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夏軍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
夏軍,男,1954年9月出生。長期從事水文水資源研究,潛心研究復雜流域水問題的水文系統非線性理論與方法。他十分注重水科學應用基礎研究與中國水資源管理重大需求相結合,服務于國家水資源管理和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水戰略的科技支撐,致力于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系統水文學基礎理論和流域水災害、水環境和水資源管理實踐的科學問題。
他在國內外率先提出了水文非線性系統識別理論與方法,解決了如何求解降雨徑流非線性響應關系的難題;首次發現了受控于土壤濕度、降雨強度和下墊面多要素組合的時變增益產流規律,揭示了徑流形成與轉化的水文非線性機理;建立了水文時變增益系統模型(TVGM),解決了水文非線性理論中“復雜關系中找出簡單關系”的科學難題,經全球和國內代表性流域應用與檢驗,明顯提高了徑流預測的精度;在分布式TVGM基礎上,發展了以水循環為紐帶耦合水質過程、水庫閘壩群運行的水系統新途徑,其成果在中國淮河、長江、黃河以及中國西部新疆塔里木等內陸河流域得到示范性應用,使得曾經多次發生重大水污染事故的淮河干流,事故概率減少了75%以上,得到生產應用部門的高度評價。在解決變化環境下徑流模擬與調控的非線性、時空變異與不確定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動了水文科學的基礎研究。
夏軍還積極參與面向全球水問題的國際合作研究,注重中國水問題和世界水問題的比較分析與應用研究。他取得的系統性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認可。2011年獲得第三世界水管理中心授予的“國際水資源管理杰出貢獻獎”。2014年又獲由國際水文科學協會(IAHS)、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和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頒發的國際水文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國際水文科學獎-Volker獎章”,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學者。他擔任國際《水文科學》雜志副主編、美國土木工程學會《水文工程》雜志副主編;先后當選為國際水文科學協會(IAHS)副主席、國際水資源協會(IWRA)主席,在世界水理事會、世界水資源智庫等全球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水組織中發揮核心作用,為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國家重點基礎項目973計劃項目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團隊負責人,近十年來,夏軍及其團隊承擔了多項國家級、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方向性工程,以及水利部、環保部、國家發改委等水文水資源領域的科研項目,2014年獲批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專項。他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其中SCI收錄134篇,EI收錄157篇,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6項。
據統計,目前我校院士總數為17位(含兩院院士1名),居全國高校前列。其中科學院院士9人:查全性、卓仁禧、李德仁、鄧子新、張俐娜、龔健雅、舒紅兵、朱玉賢、夏軍;工程院院士8人:李德仁、寧津生、劉經南、張祖勛、茆智、朱英國、李曉紅、李建成。
另悉,此次我校還有三位校友當選院士:倪晉仁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余少華、劉吉臻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