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幼升小關注熱度的提升,最近不少論壇上關于學區房的討論越來越火爆。隨著“五年內一個戶口享有一次對口入學機會”政策的陸續推開,記者發現,“五年無孩”學區房,正在成中介廣告的新賣點,而部分家長在選購學區房時,也密切關注起上家子女的學籍問題。
“五年無孩”成學區房賣點
“每戶地址五年內只享有一次同校對口入學的機會”,這一政策也被不少家長簡稱為“五年一戶”,政策出臺旨在遏制擇校熱、促進教育公平。自靜安區率先推廣后,今年虹口、閘北、寶山也跟進了這一政策。
而在今年幼升小日益臨近的當口,“五年無孩”學區房,正在成中介廣告的新招牌。記者昨日在江寧路上的一家房地產公司門口看到,對口靜教院附校、靜安一中心等校的部分二手學區房廣告上,打出了顯眼的“無戶口、五年內未上過學”的賣點,中介透露,來詢問該區域學區房信息的人幾乎必問“這套房源前5年內有沒有被占用過學籍?”,所以中介索性將其作為賣點大力宣傳,而“五年無孩”的學區房也相對更好賣。
“靜安是在2014年開始推行這個政策的,按理說就算上家的孩子在2014年以前報過學籍,也不影響下家子女之后的入學,但有些家長為了保險起見,如果前5年內上家的子女有報過對口學籍,購買的時候就會慎之又慎”,該中介表示。而附近的一家房產中介則透露,部分購房者會詢問房主子女的年齡,以此判斷是否前5年內有用過學籍。
記者注意到,二手房交易網上已經有賣房者在學區房后注明“未使用入學名額”,希望憑此來吸引欲購買學區房的家長。
有家長隨之提出疑問:“以后買房的時候,怎么能知道上家在5年內有沒有小孩對口入過學呢?”赤峰路上的某房產公司中介人員表示,首先他們會根據房屋現居住者孩子的情況做出大致判斷,同時會要求賣家在合同上保證該房屋五年內未有適齡兒童入學。記者走訪中發現,多家房產中介都表示采用類似的做法。
到街道可查詢入學情況
記者從虹口教育部門獲悉,“五年一戶”是指政策出臺后,每戶五年內只享有一次同校對口入學的機會,并不進行“倒軋賬”。而市教委基教處調研員朱蕾也明確表示,教育政策的出臺必須提前告知市民,即“五年一戶”政策在各區推出時,是告知當年即將入學的學生家長,他們所擁有的學區房在以后要出售時,下家需要等他們的孩子對口入學滿五年后才能獲得新一輪對口入學的機會。但朱蕾也提醒家長,不少公辦學校在每年開始招生前會公示排序細則,部分學校可能會對學生的落戶年限、與戶主關系等有相關要求,滿足條件者優先錄取。
對于購房家長如何獲悉上家子女的學籍使用情況,靜安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建議可以去街道查詢該地址以前的入學情況,因為街道登記過信息,要查詢也不難。
而上海先行法治調解中心主任張劼律師提醒,購房前也可先向學區房所在地派出所進行戶籍調查進行信息確認,如果家長擔心上家給到的信息未必真實,也可以在買賣合同中明確相關責任,如果賣方故意隱瞞已有原戶口中的兒童在學區內就讀,影響到買方子女的學籍對口,應當承擔相應違約責任,比如取消買賣合同,或承擔一定金額的賠償。
“大學區”并非全國一刀切
最近,網上有個《大學區即將推行,上海學區房不管用了》的帖子在家長中引發了熱議,文中稱,“教育部在考慮推行多校劃片,也就是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小學初中,這些學校的教學質量可能差異比較大,屆時將通過搖號方式決定孩子究竟進哪個學校”。不少家長閱后表示,雖然這一政策確實旨在推進教育公平,遏制擇校熱,但一旦真的在本市推行,豈非自己擁有的學區房價值要大打折扣?
對此,朱蕾表示,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確實是教育政策出臺的方向,類似“多校劃片”的具體政策也確實對于均衡公平有一定作用,但各省市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細則,不一定都要采取“大學區”的形式。上海近年來已經逐步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均衡優質,越來越多市民認同就近選擇“家門口的好學校”,而上海這幾年大力推行的學區化、集團化政策,正是契合本地的實際情況,促進更多學校抱團發展、共同成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