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學院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有計劃分期選派優秀中青年干部赴國內外名校進行進修學習。日前,該校派往美國、新加坡和國內名校培訓的6位青年干部學成歸校,與全校老師分享學習成果,交流學習經驗。
三亞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尹萍、旅業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傅萍就赴新加坡參加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培訓分別作專題匯報。尹萍表示,在高等教育轉型的大背景下,高教工作者應從現實出發,著眼于發展目標、定位和人才培養的關聯,在發揚歷史和突破歷史間進行反思。借鑒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的改革經驗,尹萍就校企合作、學分制管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等問題與參會干部進行了交流。
傅萍從學習情況、學習收獲等方面同大家分享學習成果。對比新加坡分流教育、人才隊伍和社會服務管理的經驗,傅萍認為,精細化管理是人才資源優化配置的新思路,高校應通過動力系統、實踐系統、培訓系統和評價系統等方面完善人才發展規劃,以科學方式提高管理服務質量。
傳媒與文化產業學院副院長孟翊、人文學院院長劉偉就其在美國邁阿密大學訪學情況做專題匯報。孟翊介紹了美國高等教育與社區教育互動發展的經驗和措施。結合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三亞學院自身的發展實際和人才培養目標三個方面,他提出,大學教育應介入社區教育,高校應整合資源,搭建社區公共服務平臺,塑造大學的品牌價值和文化空間。
劉偉表示,此次赴美訪學是感受東方主義與西方主義的“深描之旅”。通過走訪和學習,劉偉深刻體會到美國高等教育豐富而人性化的管理細節,他認為,高校的人才培養應走多元化的發展之路,變換對學生的單一評價標準,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實現個性化培養。結合人文學院的學科特點,劉偉還和參會干部分享了他對課程設置、教學成果、人才定位等問題的深入思考。
該校組織部副部長黃桂玲就其在教育部中南班培訓情況作詳細匯報。她表示,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大學教師和管理干部要改變觀念、更新傳統、敢于“革命”;大學教師要變知識的占有者為學習的引導者、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習的組織者;管理干部要加強學習,做到理論與實踐、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現代與傳統、儒與道、文與理的五個結合;管理干部應創新思維,求變求新,以積極的心態和無私的胸懷投入到工作中。
與吉利、萬達、新浪等眾多全球型企業高管同行,剛剛赴美參加“土士學習聯盟”的財經學院副院長高一蘭就學校如何“創變未來”發表自己的思考和建議。她認為,高校作為信息時代人才輸送的主要陣地,其使命在于和這個大系統中的各產業鏈、各企業形成匯接,和諧共生。她提出,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發揮“教育發現”的功能,三亞學院應緊抓基于高等教育本身的內部人才價值創造,搶抓機遇,主動應對,凝練并凸顯辦學特色和優勢,為建設一流地方性應用型特色大學而努力。
會上,參加過相關培訓的與會干部就以上發言進行點評,并結合專題發言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管理機制等具體問題提出建議。
三亞學院黨委書記、校長陸丹在培訓成果交流匯報會上表示,學校將繼續堅持“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廣大干部要把握機會,既要通過“互聯網+”來加資源加機會,同時也要學會做減法,減掉落伍和陳化的內容、環節,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我,提升素質,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