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是發布紅色預警后的“停課”首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部分學校了解到,雖然大部分中小學生都選擇在家學習,到校學生并不多,但各校仍為在校學生安排了豐富的學習和生活。
孩子被裹成“粽子”送到學校
早上7點開始,已有家長陸續把孩子送到學校。在紅色預警下,大家提高了防護措施,除了基本的口罩之外,有家長干脆把孩子裹成“粽子”。
一位騎自行車的父親將后座上的女兒用大罩子裹得“密不透風”,罩子里的女兒還戴著口罩,防霾措施可謂相當嚴密;還有的學生被家長用頭套把整個臉罩住,再戴上帽子;與孩子分開時,家長一遍又一遍地檢查口罩的嚴密度,捏捏鼻夾處以后才放心離開。
學校只有一名學生也會正常作息
昨天上午,北青報記者在萬泉小學五年級看到,每班到校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個位數,有的班級甚至空無一人。零散有學生的班級里,都有老師帶班。
朝陽實驗小學昨天到校的人數也并不是很多,全校1265人中只有45名同學到校。景山學校昨天安排老師與同學們通過“可視QQ群”進行視頻互動教學,但仍有兩名同學到校學習,其中一名為初中部學生,另一名為高三學生。即使只有兩名同學到校,學校教師也為學生上課。北青報記者采訪的學校都表示:“即使只有一個學生到校,也要執行正常作息。”
到校學生學習安排相對自由
與平時上課的情形不同,昨天到校的學生,學習安排相對自由。萬泉小學一個班的學生,有的在閱讀《海底兩萬里》,也有寫作業的;班里僅剩一名學生的,老師將其與另一班級“合并”,一同學習。
朝陽實驗小學的全體教師按規定到崗,不僅給在校學生布置了一定的作業,還讓孩子們戴上護目鏡在閱讀室閱讀。崇文小學部分住宿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分年級開展愛國主義電影欣賞、動手實踐課程以及自習。另外,培新小學也將到校的學生集中在一起,開展室內運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