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國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簡稱“國考”)筆試正式落幕。據統計,本次考試共有139.5萬人通過招錄機關資格審查,近93萬人實際參加考試,超46萬人“棄考”, 競爭比33比1,創7年來最低。對此,美國僑報11月30日文章表示,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公務員必將逐漸失去職業中的主導地位。
文章說,“國考”出現大規模“棄考”已不是第一次。自2012年以來,每年“國考”棄考者都達數十萬人。可見,“國考”降溫趨勢已成事實,盡管一些諸如國稅、海關等熱門的職位仍然出現“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火爆場面。
因此,與其關注“國考”本身,不如分析分析棄考之人,在他們思想變化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國社會近年發聲的悄然變化。曾幾何時,一些人是奔著拿“鐵飯碗”去報考的公務員的。但如今,公務員崗位已不再是旱澇保收的“鐵飯碗”,它與其他職業一樣,也需要每年接受考核檢驗,連續兩年不合格的人就會被辭退淘汰。這無疑給那些想一勞永逸的考生帶來太大的心理壓力,他們選擇“不考”或“棄考”也不足為奇。
另外,分析指出,還有一些人想當公務員的目的是做官,他們看重的是公職人員這頂 “烏紗帽”上捆綁的“灰色收入”。換句話說,他們是抱著“當官發財”的愿望報考公務員的。但是,隨著反腐力度的不斷加大、國家對公務員管理的逐步完善,曾經在公務員系統中確實存在的各種“暗補”已被取消,公務員福利待遇完全公開,甚至遠遠比不上許多企業人員的收入。面對無利可圖的清水衙門,那些帶著明確逐利目的人們,自然會選擇繞行。
一些年輕人已經明顯感覺到,“國考”不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或是首要的選擇。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號召下,在“互聯網+”的魅力吸引下,在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扶植政策下,越來越多的人不愿再擠“國考”這架獨木橋,以實現個人的理想和社會的使命。
因此,文章指出,“國考”降溫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公務員勢必將逐漸失去其在社會職業中的主導地位,最終演變成為純粹的服務性崗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