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寧波北侖法院官方微信號推送了一條內容:《這樣的判后寄語,你被溫暖了嗎?》。這一判后寄語,是他們一位法官寫的——通篇采用文言文寫作,用于勸誡犯事的17歲少年積極向善,迷途知返。此微信發出后,一度在網上廣泛傳播。
被網友稱為《勸學表》的文言文寄語
以予度之:敗德喪行,傾財亡身,莫甚于賭。賭博之害,無底無窮,萬民患之。而聚賭牟利之徒,罔顧法度,吸人血汗,坐收暴利,傷人于無形,其行可惡,其心可誅。為賭場爪牙,為儕輩張目,無異為虎作倀。是故,國法昭彰,不能免刑也。
先賢有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又云:人恒過,然后能改。汝等尚未成年,心智不全,更兼處境艱辛,稚年謀生,輾轉千里,殊為不易。故雖有失足,仍宜加矜宥,從寬論處。今處囹圄,汝當心悔過,不宜妄自菲薄,更不宜以刑余之人自居而自甘沉淪。君不見,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爾父當庭掩面流涕之舉,為汝日前親見。為人子者,得無愧乎?大丈夫處世,豈不顧父母之念哉?汝非愚鈍之人,若能潛心向學,定能有所成就而不負眾人殷殷之望也。
以君之年,譬若乳虎朝陽。來日方長,君其思之、慎之。
(由于格式、文風像極諸葛亮的《出師表》,此文被網友稱為《勸學表》。)
法院為啥要曬法官寄語?
判后寄語,通常寫在判決之后,是法院內部對制作一些特殊案件判決書的一個要求,比如未成年人案件。
判后寄語并沒有格式要求,但通常要起到感化、教育的作用。
至于為什么公開曬寄語?北侖法院的微信編輯這樣寫道:
法律是生硬刻板的,法官卻是真實有溫度的。尤其面對未成年犯這個特殊的群體,法官們希望用手中的判筆、口中的勸誡,引導他們向善、向好,開始全新的人生。
因此,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決書上,法官們會附上一段法官寄語,寄上一份殷殷囑托。《這樣的判后寄語,你被溫暖了嗎?》是北侖法院往年的一篇判后寄語。
寫于2012年年底,之所以現在才曬出來。是因為之前這篇判后寄語在院里就很火,最近剛好整理到,覺得值得分享給大家看看。
17歲犯事少年能看懂嗎?
小章(化名)是一名17歲的少年(犯罪時),他受雇為一家賭場望風,幫助管理賭場、轉發工資,總計獲利2000余元,后來被控開設賭場罪。
審理中,法官得知小章自小隨父母外出打工,經常需要跟著轉學,但在每個學校表現都不錯,同學、老師對他的評價也挺正面的。
2012年,小章來到北侖后,交友不慎,才誤入歧途,被對方叫到賭場“幫忙”,走上了犯罪道路。
按照小章的犯罪情節,法官做出7個月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的判決。
審理小章案件的法官,為人低調,昨天快報記者多次想約采訪均未能如愿。不過,法院工作人員說,寫此寄語的法官是名中年法官,平時喜歡古文,他審理刑事案件較多,但涉及未成年的案子不多,“看到少年犯錯,可能他特別惋惜,心生同情,所以用心寫了這篇寄語。”
至于這篇寄語,有同事看到后吐糟:“少年看得懂嗎?”
法官回應:“看不懂,他才會去學習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