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嵊州教育部門出臺了一項新政策,會唱越劇的特長生,可以在中考時加3分。對此規定,部分家長認為不公平,也有人對加分的具體操作表示擔憂。
起源于浙江嵊州的越劇,是中國第二大劇種,在國外被譽為“中國歌劇”。同中國其他劇種一樣,越劇如今也面臨青黃不接、后繼無人、聽眾群老化的窘況。作為一個傳統文化愛好者,我覺得嵊州的這種做法值得一試。
戲曲藝術越來越淡出年輕人的視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電視的沖擊。自從電視走進千家萬戶,人們一有閑暇就沉浸于泡沫劇中,很少去劇院看戲,也很少參加社區或村社自樂班的活動。二是應試教育的沖擊。孩子的課外活動(包括寒暑假活動)被嚴格控制,少有機會接觸戲曲。三是戲曲的形式特點與現代生活節奏存在著一些矛盾,戲曲是“慢”的藝術,而年輕人比較青睞快餐式消費文化。
面對目前戲曲藝術不景氣的狀況,浙江嵊州率先將地方戲曲納入人們極度重視的中考,也不失為“下策中的上策”。有的家長稱,自己沒有接觸過越劇,孩子的興趣課及音樂課里也沒有涉及,而那些有越劇氛圍的家庭的孩子,考試肯定占優勢,從而擔心考試不公平。但是,這一擔憂基本是站不住腳的,早在2012 年,嵊州就在當地中小學校園開設越劇課;有些學校還組建了“小小越劇團”。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學習來掌握,家庭也應該主動創造一種學習越劇的氛圍。因此,家長的這種擔憂,實際上是一種消極的逃避態度。
當然,要實施好這項措施,還應該注意兩方面問題:一是考核一定要科學、公平、公正,不能有任何暗箱操作和“貓膩”;二是考核的面可以更寬一些,方式可以更靈活一些。目前,嵊州的戲曲考核僅限于演唱,并且指定了基本唱段。其實和戲曲演唱一樣重要的還有戲曲演奏,有的學生也許受限于嗓子條件,唱不好,卻可能會演奏。而戲曲演奏人才比演唱人才更難得,因此,可以讓學生在演唱與演奏之間自由選擇。而演唱內容的選擇也可以更寬泛一些、限制更少一些,因為優秀的戲曲劇種都有大量的優秀劇目,“14段經典唱段”的限制并不恰當。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更期待的是,能想出其他更好的辦法讓傳統戲曲走進校園,讓更多學生喜歡上傳統戲曲,有志于傳承傳統文化,而不是依靠中高考這種硬性手段來強迫孩子們學習。對此,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教育時評:“會唱越劇中考可加分”有損教育公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