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校邀請特聘教授,用生動實踐解讀抽象理論
這樣的思政課 大學生有共鳴
“老師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課講完了,學生沒睡醒。學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睡醒了,課沒講完。”這個段子雖然有些偏激,卻真實反映了某些高校思想政治課死氣沉沉、枯燥無趣的現象。
這個學期開始,40多位特聘教授走進山東省各高校,他們有理有據、深入淺出,為高校思想政治課堂帶來一股新風。
今年7月,山東高校思政課特聘教授師資庫建設正式啟動,并向76名首批特聘教授頒發證書。“與一般特聘教授的身份不同,他們是一群來自高校之外的黨政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和知名人士,有較為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實踐經驗。”山東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齊秀生說。
被聘為特聘教授的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韓延明教授,曾任臨沂大學校長。收到聘書后,他“悄悄到大學里聽了幾堂思想政治課”。他發現,雖然教師講得很賣力,但有些學生卻“不能進入角色”,看小說、聽音樂、玩手機的現象并不少見。
講者滔滔,聽者昏昏。問題出在哪兒?韓延明覺得,“這固然與教師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有關,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學生缺乏學習動力。”于是,韓延明花費半月時間,精心準備了數萬字的系列講座《摭論大學精神》。
“大學是科學之根、文化之魂,更是自我提升之學府。”11月18日,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術禮堂座無虛席,數千名大學新生被韓延明所講述的典故和“哈佛大學的圖書館、實驗室徹夜通明”等情景所吸引。“這堂課真解渴,讓我開闊了視野,明白了大學時光應該怎樣度過。”信息工程學院新生譚向暉說。
10月20日,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紀委書記姚洪勝走進山東女子學院,為計算機專業學生講“反腐倡廉新常態”。“備好思政課尤其要下功夫,只有挖掘出能打動學生的元素,才能引起共鳴。”姚洪勝感觸頗深。
“這些特聘教授的課各有特色,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透徹鉆研教材,善于挖掘情感因素。”山東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黃琦說。
特聘教授進校講課,將抽象理論拉向生動實踐,將一人說教變成互動交流,成為目前山東省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新理念。“社會調研實例剖析”“故事穿插”“研究成果呈現”“分組推舉講課”等新型教學方法也應運而生。
為了探索思政課改革有效模式,山東省委高校工委深入高校教學一線,分片分期跟特聘教授們一起研究探討,鼓勵他們大膽探索和創新。不少年輕思政課老師也自覺拜特聘教授為師。濟南大學的19位特聘教授就跟19位思政課教師結成對子。“發揮特聘教授專長,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進一步增強其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是特聘教授進校講課的重要目的。”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寶蒞說。
課堂生動了,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也提高了。“以前,我們老覺得思政課講大道理,離自己很遙遠;現在我明顯感覺思政課對一個人的成長太重要了。”山東農業大學大二學生張振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