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全國高校畢業生高達749萬人,自然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近日,國內某知名招聘網站,針對全國2015屆高校畢業生調研,發現選擇就業的人數較去年有所下滑,而選擇創業的人數比往年翻番。
專業對工作影響變小
企業在選撥人才的時候更加注意學生是否有與崗位相關的工作經驗,以及全面考察畢業生的綜合素質。
不再將成績、專業以及學校等級作為選擇人才的硬性規定。
創業比例明顯上升
根據調研顯示,在參與調查的2015屆畢業生中,選擇就業的比例為71.2%,16.9%的人選擇在國內繼續學習,5.6%的人選擇出國學習,而選擇創業的比例為6.3%。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跟2013、2014年相比,2015年選擇就業的學生比例有所下降,比例從2014年的76.3%下降到了71.2%,而選擇繼續學習深造的學生比例整體變化不大。選擇創業的學生比例也有所上升,比例由2014年的3.2%上升為6.3%。
調查發現,在選擇創業的大學生提及原因,有27.4%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20.8%表示創業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此外,19.3%的畢業生選擇創業是為了掙錢,而自由也是大學生創業的重要理由。值得注意的是,在選擇創業中,仍有5.4%的大學生選擇創業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畢業生平均投遞簡歷24.9份
綜合此前幾年畢業生投遞簡歷和獲得面試機會和ofer的數量來看,2015年的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平均24.9份,低于2014年(27.7)。2015年應屆畢業生平均獲得5.69個面試機會,高于2013(5.6)和 2014(5.3)年;2015年應屆畢業生平均獲得2個ofer,高于2014年。從獲取面試幾率和ofer比例中發現,2015年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的數量雖然比2014年少,但是獲得面試的幾率和ofer獲得幾率都要高于2014年。
這說明,今年的應屆生的求職難度有所緩解。
實習經驗成新的“敲門磚”
而在2015年應屆畢業生獲得ofer的原因中,大部分的成功原因是來自于有實習經歷,此原因在整個職場招聘中占30.6%。其次,求職目標明確也是2015屆畢業生獲得ofer的一大重要原因。
而名校畢業、專業和專業成績對于畢業生成功獲得ofer的作用并不明顯,這一現象與企業選拔應屆畢業生時的標準有關。企業在選撥人才的時候更加注意學生是否有與崗位相關的工作經驗,以及全面考察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而不再將成績、專業以及學校等級作為選擇人才的硬性規定。從已簽約的畢業生工作與專業是否對口來看,60.6%的學生的簽約與工作專業對口,但是仍有39.4%的畢業生選了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開始職場生涯,說明專業對工作的影響逐漸變小。
不同專業畢業生簽約工作與所學專業的對口率差異較大,工學專業畢業生簽約工作與所學專業對口的比例最高,為69.5%,其次是醫學專業畢業生,簽約工作與對口比例64.5%,再次為管理學專業畢業生,對口率為61.9%。
畢業生簽約月薪平均4793元
在2015屆畢業生中,而實際就業的前三大行業依次為IT/互聯網/通訊/電子、金融/銀行/投資/基金/證券/保險、房地產/建筑業。
其中IT/互聯網/通訊/電子是應屆畢業生期望值最高的,同時實際就業率仍然遠高于期望就業率,說明IT/互聯網/通訊/電子對人才需求增加,對應屆畢業生的吸納能力大。
根據調查顯示,在2015年應屆畢業生總體的實際簽約月薪平均值為4793元,相比往年有較大幅度上升。不同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實際簽約的月薪水平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差異,其中工學和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實際月薪值平均超過5100元,教育學、農學和哲學專業的畢業生的實際月薪平均水平相對低于其他專業,尤其是哲學專業,實際月薪為3667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