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以下不屬于夏朝的項目是:()
A.能制造銅器,用耒耜種地,用石刀、蚌鐮收割莊稼B.懂得利用水利,掌握了原始的灌溉技術
C.后世的主要農作物大都已經有了D.有了軍隊、刑法、監獄、城墻
2.西周先后分封了許多諸侯國,在向周王貢獻財物時,以下各諸侯國離鎬京最近的是:()
A.晉國B.衛國C.宋國D.魯國
3.“翻倒,翻倒,喝得醉來吐掉,轉來轉去自行,千匝萬匝未停。未停?停未?禾苗待我灌醉。”這首詞所描寫的農具應是()
A.春秋時的桔槔B.兩漢時的水排
C.曹魏時的翻車D.唐朝時的筒車
4.元朝管轄今天西藏、臺灣的機構分別是()
A.理藩院、臺灣府B.宣政院、澎湖巡檢司
C.宣政院、臺灣府D.理藩院、澎湖巡檢司
5.北宋“積弱”、“積貧”局面的形成,在于()
A.土地兼并現象嚴重B.農民的反抗斗爭
C.冗官、冗兵、冗費D.遼、西夏的威脅
6.20世紀30年代中國紅色政權實行戰略轉移主要由于()
A.中國是半殖地半封建地社會B.日本侵華民族危機加深
C.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在農村D.中共黨內“左”傾錯誤嚴重
7.下列有關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轉移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在革命面臨危機的背景下被迫轉移的
B.經歷了一個先實踐后理論的認識過程
C.使黨的民主革命任務發生了根本變化
D.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的革命道路
8.抗日戰爭中,發生在相持階段正面戰場的重大戰役是()
A.棗宜會戰B.徐州會戰
C.凇滬會戰D.百團大戰
9. 1939年6月,中共中央指出:“目前最大的危險就是******投降問題,有新的慕尼黑陰謀的可能。”為了解除******投降的危險,中共中央采取的具體對策是()
A.實行三三制B.發動一二.九運動
C.發動百團大戰D.發起對日戰略反攻
10.陳毅《吟反攻形勢》中寫道:“……江漢飛傳劉鄧捷,中原重見李鄭回,陳謝揮戈下宛洛,聶楊立馬薄燕臺。關陜伐孤張天網,遼吉獵虎布火雷。……”對上述詩句解釋正確的是()
①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取得勝利②華北解放軍包圍了北平敵軍③陳、謝大軍挺進豫陜鄂邊地區④東北解放軍發起了遼沈戰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希波戰爭的轉折點是()
A.馬拉松大捷B.溫泉關之戰
C.普拉體亞戰役D.薩拉米海戰
12.現代人類文明是在各種文明的長期沖撞和交融的基礎上形成的。下列明顯區別于其他三項的是()
A.日爾曼征服羅馬帝國B.亞歷山大東征
C.羅馬征服地中海世界D.馬可?波羅來華
13.莫臥兒帝國的開創者是()
A.帖木兒B.巴布爾
C.巴爾班D.阿克巴
14.最早提出繞道美洲到亞洲的航行計劃的人是()
A.麥哲倫B.哥倫布
C.埃爾卡諾D.“航海家”亨利
15.直接刺激亞歷山大二世進行改革的是()
A.資本主義緊急發展及其困難B.農奴被牢牢束縛在土地上
C.克里木戰敗使經濟更加惡化D.農****動風起云涌、此起彼伏
16.拿破侖帝國的對內政策充分顯示了當時法國資產階級的主要愿望是:()
A.掠奪原料和搶占市場B.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C.引進英國先進技術設備D.確立資產階級法律規范
17.工業革命的最大影響是:()
A.確立了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統治B.促進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C.導致社會階級結構重組D.加快了世界城市化進程的速度
18.美國內戰和俄國1861年改革前兩國經濟發展的共同障礙是()
A.資金不足B.企業設備陳舊?
C.缺乏技術人才D.缺乏自由的雇傭勞動力
19.19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列強的對外擴張對資本主義發展產生的最大影響是()
A.擴大了資本的原始積累B.使列強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
C.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D.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
20.下列對雅爾塔會議的主要內容表述不正確的是()
A.嚴厲懲辦德國戰犯,實現德國戰后民主化B.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
C.敦促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并歸還中國領土D.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后建立聯合國
二、名詞解釋
21.復客制
22.廢兩改元
23.漢薩同盟
24.《布列達宣言》
三、簡答題
25.論述我國自唐代以后賦稅制度的演變過程。這些演變過程有何特點?反映什么問題?
26.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舉行過哪些反對袁世凱、段祺瑞的斗爭?這些斗爭的結果主要說明了什么?
27.試比較北美獨立戰爭與西屬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特點。
一、選擇題
1—5. C ADB C6—10.C D A C D 11—15. D D B A C 16—20.DA DCC
二、名詞解釋
21.國家允許官僚大族所占有的佃客免除賦役。他們的佃客多由國家賜予,如東吳政府曾賜呂蒙“尋陽屯田六百人”。他們的佃客也有自行招募的,但也不向國家服役納稅。
22. 1933年,國民政府財政部發布了《廢兩改元令》,規定從4月6日起,所有交易,一律使用國民政府新鑄造的銀幣,從而徹底廢除從晚清流通至今、成色和形式混亂不堪的銀兩。然而世界似乎并不愿給新的民國政府以支持。當時全球爆發的經濟危機迫使美英放棄金本位制,立法限制白銀出口,使并非產銀國的中國金融和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為此國民政府再次痛下決心,廢除銀本位制,于1935年開始發行法幣。從此中國經濟不再隨世界市場銀價的變動而波動,中國的經濟水平迅速恢復。
23.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為保護其貿易利益而結成的商業同盟。漢薩一詞日耳曼語原意為集團。同盟形成于1356年,中心在呂貝克。從12世紀起,北德意志商人為了同英國、佛蘭德進行貿易,曾組織“科隆漢薩”和“漢堡漢薩”。約12世紀中葉~13世紀中葉,德意志萊茵河流域的貿易活躍,對外貿易重心逐漸擴大到波羅的海地區。13世紀80年代,萊茵地區各商人組織互相合作以維護共同的利益,并與呂貝克及其他控制波羅的海貿易的北德城市結成同盟,防御劫匪和海盜,確保貿易安全。
24. 1660年2月,駐蘇格蘭英軍總司令蒙克率軍進入倫敦,解散了國會,控制了局勢。接著,蒙克與逃亡國外的查理王子進行復位談判。1660年4月4日,查理在荷蘭的布列達發表了一份宣言,承諾在復辟后赦免一切革命者,實行宗教自由,保證在革命中發生的財產變化,是為《布列達宣言》。1660年5月25日,查理回到倫敦,登基為王,稱查理二世。這樣,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與舊王朝的妥協在英國恢復了斯圖亞特王朝.
三、簡答題
25.我國自唐代以后的賦稅制度演變是兩稅法、明代的一條鞭法,再進而到清代的地丁銀。
(1)演變過程:①唐代實行兩稅法前,規定農民向官府交租、納絹以及納絹、布代役,都按人丁數以實物計征;推行兩稅法后,主要按土地、財產多少,一年分夏秋兩次收實物稅。②明代后期實行一條鞭法,把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合并起來主要按田畝數征收,但改用銀兩收稅。③清代雍正以后實行地丁銀,則完全按田畝征收銀兩,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
(2)特點:①逐漸由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變為按田畝征收;②逐漸由征收實物稅變為征收貨幣稅。
(3)反映問題:①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日漸松弛;②逐反映了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的趨勢。
26.袁世凱獨裁賣國,刺殺宋教仁,罷免******三都督,激起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舉行討袁的“二次革命”。1913年7月12日,李烈鈞首先在江西湖口誓師討袁,宣布江西獨立,“二次革命”正式爆發。
“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一是袁世凱軍事力量強大,既有帝國主義的支持,又事前有充分準備;二是******人內部意見分歧,步調不一,特別是沒有發動群眾,單靠軍事行動,并倉促應戰。“二次革命”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派繼辛亥革命之后,舉行的第一次武裝反袁斗爭。
“護法運動”是一次具體反對段祺瑞毀棄《臨時約法》和國會的運動,也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孫中山領導的最后一次反抗北洋軍閥的斗爭。
“護法運動”失敗的原因,是由于孫中山這時仍提不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綱領,在這時只提“護法”已不適應群眾的需要,引不起群眾多大反響和支持;同時孫中山所依靠的護法力量,又是并不真心護法的地方軍閥。“護法運動”的失敗,說明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在中國已經沒有出路。
27.(1)相同點:
背景:北美和拉美獨立戰爭都在經濟發展、民族和民主意識增強、啟蒙思想的影響下爆發的;目的:都要求擺脫殖民統治,爭取國家獨立。美國在于****英國殖民統治,發展資本主義;拉美在于擺脫西、葡殖民統治,贏得國家獨立;特點:以小抗大,以弱勝強;性質:都是以獨立戰爭形式出現的資產階級革命。
(2)不同點:
范圍:美國獨立戰爭局限于北美13州,而拉美獨立革命席卷了整個拉美;領導者:美國獨立戰爭中,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結成聯盟,起了領導作用;而拉美的資產階級力量薄弱,只是作為一般力量參加革命,運動領導權掌握在土生白人地主手中;影響:美國獨立戰爭對法國大革命和拉美獨立革命構成了重大影響,美國贏得徹底獨立;而拉美國家則面臨著殖民主義的新威脅。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