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深化自分教學經驗交流會”暨溫州中心城區初中“新優質學校”培育建設項目實施研討會在溫州市第三中學舉辦。來自全國九個省、市教育部門、學校近200位教育代表參與了會議,觀摩教學變革優質課,并交流“自然分材教學”的經驗和成果。
此次會議,溫州三中共開出了八門學科60堂課改匯報課供教育代表觀摩。每一堂課,五六個學生一組圍坐在一起,他們的課桌上整齊地擺放著三種顏色的“信息溝通牌”和“互幫顯示板”。隨著大屏幕打出提示,同學們開始自主學習,并通過“信息溝通牌”與老師隨時“溝通”。每一個環節,不同的小組會亮出不同的“信息溝通牌”——已掌握知識點的小組亮綠牌,正常進行學習的小組亮“黃牌”,有疑問需要老師幫助的小組則亮出了紅牌,老師可以隨時掌握小組的學習進度,分化下一步教學。交流討論環節,同學們都站立起來,教室里由原本的鴉雀無聲變得異常活躍,每一組會把本組討論結果的關鍵字記錄在“互幫顯示板”上。
自分教學專家、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熊川武教授表示,“自分教學”不是簡單地改變上課形式,而是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分化、有差別地教學,讓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多學,幫助學習能力弱的孩子快速前進。針對每個學科,“自分教學”都有一套獨立的教學方法,在課前的內容設置,課堂的教學形式以及課后優化作業方面都形成系統的聯系,組成完整的回路,最終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培養素質、成績兼優的學生。
據了解,溫州三中于2013年開展“自然分材”課堂教學改革,改變常態體制下的教學研究,與華師大“自然分材”項目組深入合作,并先后舉辦或承接了多項“自分教學”交流展示活動,在以“自分教學”為載體的課堂變革中成效卓著。
“傳統的課堂教學,所有的學生都被置于同一個模子里,富有個性的學生在整齊劃一的課堂教學下,其學習的熱情與興趣會被消磨。而‘自然分材’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別指導,每個學生都在自己的適宜發展區內獲得了發展。”溫州三中校長吳步旭表示,實行課堂教學變革,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包括學習素養在內的核心素養,是當今教育改革最重要的課題。溫州三中實施“自分教學”后,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行為發生了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豐富,學生更自信、更陽光、更善于合作交流和表達,學校教學質量也連年在提高。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