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號上午11時,李克強總理邀請中東歐16國領導人一起乘坐中國高鐵。這是飛馳的動車組迎來的最密集的高端乘客。這些年,中國逐步將高鐵推向世界,中國制造這四個字似乎被冠上新含義。中國制造的高鐵凝結的智慧和技術結晶,讓世界驚艷。
將視線拉回,回到我們普通人生活的圈子里時,大家是否能從內心為中國制造而驕傲?事實上,即使中國高鐵享譽全球,我們心中對中國制造的壞印象似乎還是根深蒂固。模仿山寨,機械加工,甚至低價劣質,一度是中國制造的等價標簽。就連種中國高鐵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受到無數質疑阻礙。諸如中國高鐵是盜版日本新干線,中國高鐵海外申請專利可能被訴訟的謠言盛行一時,723動車事故發生則掀起新一輪詬病高鐵狂潮。四年過去,我們能否真正讓公眾信服,讓人們放心中國制造?
我們責怪生產者為牟利而粗制濫造,我們崇尚海外代購來的外國商品,我們在進口和中國制造兩者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我們將潑在中國制造上的污水歸結于生產者的自私自利,卻忽略了一個不爭事實沒有需求,何來消費,又何來持續生產?馬云回答記者所問淘寶是假貨天堂的問題時,說道:25塊錢就想買一個勞力士手表,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你自己太貪了。
正是人群中有對假冒劣質產品的需求,刺激該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影響人們的選擇。信息化時代更降低了我們獲得更多資源的成本,在利益心驅使下,我們毫不猶豫地考慮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生產者以最低成本生產社會所需,消費者以最低價格滿足自己所需,雙方出發點本質是相同的。不論你是哪一方,都是潑在中國制造上臟水的加害者與受害者。
事實上,中國制造這四個字承載的不僅僅是制造的商品物質,它還包含著豐富的人文成分和文化內涵。人文文化和商業內涵的結合,以實物商品為寄托,這就使得商品文化地位變得重要起來。我們如果能理性看待中國制造,不人云亦云,不難知道這些年來國內制造業的努力。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適齡就業人口輸送口,外匯的強力保障,都是中國制造的不可磨滅的巨大作用。而從國家的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方面看,中國發明專利的申請已經連續3年超過美國,處在世界第一位。
無數事實證明,中國制造早已在向中國智造升級,核心技術與創新科技的研發應用,正是中國高鐵能在世界揚名的根本原因。事實面前,謠言能不攻自破,但更重要的是,中國制造能在所有人心中大寫成驕傲,大寫成我們的自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