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緒箕,男,1914年1月5日出生于北京,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航空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空氣動力學研究的先驅者之一,著名的力學家、教育家,一級教授。曾任浙江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浙江大學總務長,華東航空學院院務委員會主任、副院長兼教務長,南京航空學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校長、顧問等職務。
范緒箕先生自身就是歷史本人即為傳奇。范緒箕自青年時代就開始了踐行航空報國的征程,并以百歲高齡見證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曲折發展,可謂濃縮的中國航空航天教育發展史。他時至102歲還筆耕不輟、丹心育人,成為科學界、教育界挑戰健康長壽與學術常青兩個極限的楷模。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影響了新中國幾代航空人,對中國航空航天及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
范緒箕先生的傳奇人生始于科技救國夢。1929年,范緒箕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機械工程,后因目睹日本軍機肆意妄為而轉習航空。1935年,范緒箕遠涉重洋,留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成為航空科學泰斗馮卡門在美國的第一個中國學生,后與錢學森成為志同道合的同窗摯友。1940年,時值抗戰最為艱困之期,范緒箕回國,冒著生命危險,繞道香港,歷經千辛萬苦,先后任教于內遷西南的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
范緒箕先生在教育領域貢獻卓著,與史同輝,堪稱常青樹。1945年,范緒箕籌建浙江大學航空系,首任系主任,勵精圖治,使之聲名鵲起。解放初期,百廢待興,范緒箕主持南京大學、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三校航空系合并及華東航空學院籌建,苦心孤詣,成績斐然。1956年,范緒箕調任南京航空學院副院長,在建院改制、教學科研、師資培養、設備研制等關鍵環節上傾注了巨大心力,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設成為全國重點大學打下堅實基礎。1980年,范緒箕就任上海交通大學第36任校長。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諳熟歐美教育體系的他,取各家之所長,結合我國實情,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取得了非凡而又豐碩的成果,居全國之先,堪稱奇跡。1984年起,范緒箕不再擔任校長職務,但他并未解甲歸田,仍親自指導研究生三十多年,培養和造就了大批高級專門人才,桃李滿天下。100歲之后,范緒箕先生依然堅持每天工作六小時以上,篤行不倦,孜孜以求。
范緒箕先生在航空科研領域建樹頗豐,嘉惠后學,可謂引航人。1945年,范緒箕帶領浙江大學的同事們,白手起家,自籌自建我國第一座3英尺低速風洞;1958年,在國內最早提出研制無人機的構想,先后研制南航一號和南航二號超音速靶機,為長空系列無人靶機奠定基礎;二十世紀60年代初,在國內率先開展熱應力理論和工程應用研究,成為該領域的奠基人;1996年起,開始研究航天飛機的熱防護系統,提出將熱防護材料技術應用到神舟飛船上。1999年,范緒箕榮獲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1年,榮獲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直至91歲和96歲的高齡,范緒箕先生還分別出版了兩本學術著作;2015年仍有英文論文發表。他還是中國航空學會的發起人之一并任第一屆常務理事,籌建成立江蘇省航空學會并任第一屆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第一、二屆理事,上海力學學會第四屆理事長。
范為人師,緒起航空,一生報國,箕星與日月同輝;學為泰斗,桃李漫天,百年精勤,功績與蒼穹同高。范緒箕先生一生學風正派、治學嚴謹、誨人不倦、甘為人梯,是既追求學術進步又淡泊名利的典范。范緒箕先生的學術精神和人格魅力是我們永恒的寶貴財富,他對中國航空航天和教育科研事業的杰出貢獻將永載史冊,永遠被人們銘記、傳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