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學生而言,凝聚革命傳統的紅色文化是重要的學習資源,是補充歷史知識、接受思想教育的平臺。
但近年來,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教育作用卻出現了弱化趨勢。每次組織參觀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時,同學們的熱情并不高,響應的也不是很多。提及原因,大部分人覺得去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就是看一些圖片和文字,展覽方式比較枯燥,講解也總是采取說教灌輸的形式,過于嚴肅、沉重,難以激發學習興趣,吸引注意力。比如,在擁有20多個紅色教育基地的上海,大學生如果想學習追尋老一輩共產黨員的奮斗足跡,追憶革命先烈的人生坐標,并不缺少地方。然而,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千遍一律的展覽方式讓很多同學望而卻步。
環建學院環境工程研究生黨支部參觀陳云紀念館
大學生文化層次高、思想活躍、關注政治,對自我、對社會有獨立的認識,不再輕易跟隨他人見解,踴躍發表自己對于社會熱點事件的個人意見。伴隨說服教育次數的增加和程度的增強,他們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面對這樣的新形勢,學校在進行思想教育時,應該在教育內容、方式上充分體現各學校自身的特色。除此之外,還應該有計劃地組織大學生參觀有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要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黨課所學的知識,增強所受紅色教育的感性認識,使所學知識內化為自身信念。
組織參觀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時,要考慮針對性,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一是要因需施教。應該區分層次、區別對象,根據學生的需求來確定參觀基地,這能讓他們各有收獲。二是要因時施教。可以根據當下熱點時事選擇參觀的紅色革命基地,讓同學們及時地了解時事政治和歷史趨勢,從歷史中找尋事物的發展蹤跡。三是要因地施教。可以讓同學們在假期參觀自己家鄉的紅色革命基地,開學后和大家分享,這樣不僅增加了大家的積極性,還擴大了大家對各地紅色文化的了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