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細心的家長發現,杭州拱墅區中小學的音樂教室近年變化很大。據最新統計,全區有將近30間音樂教室進行重新裝修,更新了設施和配置。像省教科院附小的音樂教室,就被改造成了有200多平方米的超大空間,地上有鋼琴鍵盤、線譜,墻上掛著樂器,孩子們觸手可得。
為什么各校不約而同改造音樂教室?上周五,記者在杭州市中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成果展上找到了答案——是為了將音樂教室打造成符合“新體系”音樂活動要求。而這次成果展,也是拱墅區姚麗雅特級教師工作室“新體系”教學研討會。
假如你對音樂課的印象還停留在“不是唱歌,就是聽曲子”,那就out了。一種由中央音樂學院創立并推廣的音樂教育新體系,杭州拱墅區的音樂老師們已經實踐三年了。
據姚麗雅老師介紹,新老音樂教育體系的最大區別,在于兩者教育價值觀不一樣。新體系目的是使人的精神生活更美好,孩子們通過音樂活動能抒發情感,表達情感,交流情感。所以,現在的音樂課堂會設計更多的音樂活動,讓孩子參與和體驗。從感覺到知覺,也更尊重孩子的認知規律。
比如,欣賞《森林深處的杜鵑》這首曲子,老師就可以把教室當作幽深的大森林,讓全班學生跟著樂聲起舞,一起來找杜鵑鳥。
現在許多中國學生哪怕拿到了鋼琴10級,留學海外時,仍然不會主動參加國外大學的音樂活動。姚老師分析,就是因為缺乏音樂活動能力。新音樂教育體系,說白了,就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活動能力,增加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