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考”筆試昨天進行,上午行測考試結束后,部分文科考生反映,今年部分行測題過于刁鉆,簡直讓他們“崩潰”。
2016年“國考”共招錄27817人,相較往年招錄規模達到歷史最高值,競爭激烈程度達到了最低值,競爭比為50:1,僅為七年前的一半。
刁鉆題多為邏輯推理題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說: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說:丙去我就不去;丙說:無論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說:甲乙中至少有一個人去,我就去”。問以下哪項推論可能是正確的。“刁鉆題很搞腦子。”多位文科考生考試結束后告訴記者,搞腦子題目大都集中在邏輯推理題上,稍有閃失或腦子“拎不清”,就會做錯或無從下手。“我們是文科生,可能在邏輯推理上稍有欠缺,答邏輯推理題的命中率會不及理科生。”
“某政府機關內甲、乙兩部門通過門戶網站定期向社會發布消息,甲部門每隔2天,乙部門每隔3天有一個發布日,節假日無休”。問甲、乙兩部門在一個自然月內最多有幾天同時為發布日?而昨天這道看似簡單的題目也被一些考生認為很刁鉆。中公教育專家解析:隔1天相當于過2天,甲每過3天發布一次,乙每過4天發布一次,甲乙同時發布應該每過12天一次,一個月內最多同時發布3次。日期問題文字游戲往往會讓很多人糾結,抓住“過”字就對了。
《論語》經典入申論
據記者了解,2016年國考申論試卷(副省級)主題“聚焦公共素養與大國意識”,直擊社會熱點。
申論試卷(副省級)作文題目則要求結合《論語》的“不學禮,無以立”來寫一篇文章。一些考生認為,此次“國考”中,題目使用《論語》中古語進行引入,更具備中國古典傳統美,也體現了“國考”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態度。不學會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民族形象也將會受到影響。多數考生感到申論作文點明中心,很好懂。
同時,不少考生為申論(副省級)材料以《獨一無二的“中國范兒”》開篇點贊:通過網友熱評引出“中國范兒”,增強了大家對“大國意識”的自豪感,同時引發大家對“國民素質”的關注。近年來,國人的不文明行為屢被曝光,如何提升中國人的文明素質,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這樣的開篇具有時代意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