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四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由天津大學石化中心主任張敏華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所研發的生物質能源專利技術"薯類原料酒精生產方法"被授予中國專利金獎,從而獲得這一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頒發的我國專利領域最高榮譽。
據介紹,該生物質能源技術實現了以在我國南方地區普遍生長、種植的非糧作物木薯來替代石油,生產出可用于混配汽油的生物燃料乙醇和應用最廣泛的化工產品乙烯,而在這一平臺技術基礎上,更廣泛范圍內的非糧作物、農作物秸稈等都可以開發為石油替代資源,使我國非糧生物質能源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我國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每年僅農作物秸稈就產生7億多噸,如果50%的秸稈被利用于生物質能源領域,生產的油氣當量相當于再造了一個大慶油田。"張敏華介紹,基于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發展生物質能源技術特別是非糧生物質能源技術有望成為破解石油資源困局之路,對于我國和世界能源生產及利用都有著重大意義。
近年來,張敏華科研團隊通過該技術產品鏈的不斷開發延伸,不僅將非糧生物質能源用來制造汽油,還生產出乙烯及各種下游化工產品。今年10月份,采用該技術的全球首條生物質制取聚乙烯醇生產線全流程在廣西貫通,在世界上首次形成了完整的綠色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
中國專利獎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于1989年設立,評獎標準不僅強調項目的專利技術水平和創新高度,同時對專利技術的申請質量、國內市場應用,特別是國際競爭力要求極高。此次是天津大學首次獲得中國專利金獎,同時也是天津市近20年來在這一領域的重要突破。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