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新一輪高考改革方案的建議
不久前,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方案已經由國務院發布,應當說這一方案符合改革的大方向,并且邁出的步子很大,值得肯定。然而其中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否則的話會影響改革的成效。
首先是文理不分科后,升學考試(高考)如何設計?從出臺方案來看,統一高考只考語數外三門,然后自選的三科目以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作為高校錄取的依據。但這里面學業水平考試的效度和信度如何呢?即如何保證它的公平性、有效性和真實性?這一方案給了中學及地方教育部門太多權力尋租的機會,在目前的國情下,我以為,要做到它的公平有效很難!因此,我建議,學業水平考試不應當承擔高考的功能,它就繼續只負責高中畢業水平測試的功能,而高考則應當所有科目進行統一考試,說到這里耐不住性子的人肯定會說,這怎么行啊,難道學生所有科目都要學、都要考?別著急!雖然,所有科目都要組織統一高考,但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講,卻不必都參加,按照出臺方案,他必須考語數外三門,另外三門在其余科目中按照高校各專業提前公布的學科要求自由組合。這樣一來,高中學生可以在學業水平考試結束后,根據自己的發展目標和高校專業公布的學科要求,科學制定自己的學業規劃,然后有針對性地學習自己選擇的六門課程(語數外+組合三科目),以應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如此,就可以既減輕了學生負擔,又確保了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當然,這樣的安排也符合了高中新課改選課的要求,將來高二、高三的學生也像大學生一樣,實行走班制,上那門課學生就到那門課的教室,不再固定教室了。
其次,對于自主招生改革,方案變化不大,只是將自主招生考試放在了高考結束后。其實,就筆者的看法,自主招生當然是高校招生錄取制度的理想模式,但目前條件不具備,不宜貿然全盤實施,但怎么樣一步步地走向這一理想呢?我的建議是由易到難逐步推進,對于本三及高職院校,由于其高教資源相對豐富,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目標和學業規劃自由選擇,也就相當于按需分配,因此,這部分院校可以徹底放開,由學校自主組織考試并錄取;而對于一、二本院校尤其是一本院校,由于其高教資源相對稀缺,無法實行按需分配,目前還只能實行按勞分配(按照高考成績逐一錄取),則不宜實行自主招生,而應當按照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統一錄取。二本院校可以實行目前一本院校實行的自主招生模式,即統一高考+自主招生測試,然后由學校決定錄取。那么到什么時候就可以完全放開一、二本院校的自主招生了呢?這要看社會經濟領域市場化改革的程度是否成熟與完善,當市場化改革為學生開發出了更多的上升通道和空間,當用人單位在招人時更多地看學生自身的人才性價比,而較少考慮其畢業的學校時,則意味著實施高校完全自主招生的時機已經到來。
當然,就即使到了最理想的自主招生模式,統一高考與統一分配工作的制度安排也不會完全消失,因為對于一些無法完全市場化的項目只能由政府來操辦,比如像軍事院校、國防生、免費師范生項目,免費醫學生等項目。另外,對于一本院校中綜合重點大學基礎研究類專業也應當實行政府組織統一高考,學生免費上學,畢業后由國家統一分配到各類科研院所工作。筆者將其稱為免費研究生項目,既然我們國家能承擔免費師范生、免費醫學生的培養,為什么就不能培養免費的研究生呢?無論是教育、醫療還是基礎研究部門,都是不太容易實行市場化的領域,因此也比較難以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進行人才配置,這時,政府就應當承擔起培養和配置人才的責任。這一方面解決了此類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也為國家的原始創新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資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