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教育廳發布《關于做好2014年高職院校招生培養改革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其中不乏利好消息:應往屆中職生不用參加高考,通過學校自主招生,就能進入高職專科院校。
不參考高考也可上高校?近日,廣東省教育廳發布《關于做好2014年高職院校招生培養改革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其中不乏利好消息:應往屆中職生不用參加高考,通過學校自主招生,就能進入高職專科院校。但是《通知》又規定,高職院校不能面向高中進行自主招生;面向中職生招生的專業原則上應為工科專業;一旦招收,學生不得轉專業;新申請試點高職院校,每校申請試點專業不能超過3個等等。
一件好事,因為附加了諸多限制性條件,而打了折扣。不難看出,這份《通知》仍然維持著官員的慣性思維,總是以設計師的眼光來代替市場的選擇,把改革變成平衡而繁瑣的日常章程。使之循規蹈矩不能隨意發揮:限專業,限對象,限考試形式。
為什么自主招生對象只限于中職生?難道高職自主招生是一種病毒,不能傳染高中生?抑或中職生是病毒,必須被圈養起來?本來高中生愿不愿意來高職就讀是一個問題,能不能被學校錄取又是一個問題,說到底是學校和學生相互之間的自主選擇。現在倒好,改革還未開始就要將學校、專業、學生都圈養起來。以現代高校的管理來看,多元化恰恰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比如:學校在安排住宿時,應將不同專業的學生安排在一起;應讓學生能夠在入學之后重新選擇專業;鼓勵學生選擇不同專業的課程;學校之間能夠相互承認學分。
當然,我們不期望我們的高校能夠向國際化看齊,一步到位。然而,教育部門必須認識到,以圈養的方式培養專業人才、開發新技術是不可能的。記得某國奧足球隊曾長期封閉集訓,以“三大一從”為法寶,不想真正到了比賽時,球員卻兩腿發軟,圈養的隊伍早就心態失衡,還談何比賽。對于“五年一貫制”的學生來說,剛進校都是初中畢業生,年齡小,心智不成熟,目標不明確,盲目地進行職業前途規劃,其效果可想而知。更為科學的方法是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并且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再選擇合適的專業進修。
當然,政府拓寬職業院校招生渠道的想法是好的,但放手的力度不妨再大一點。現在的中職、高職教育的確有發展不規范之處,如專業設置與企業的需求相脫節;很多中高職生在讀兩年之后,被學校拉去做廉價勞動力……除了中高職應該改變這樣的培養模式外,教育部門也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不要將監管重點擺錯位置。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