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校熱企不熱”一直是個困局。作為人口大省和外出務工大省,人力資源多而不強、候鳥式就業是困擾河南本地發展的兩大瓶頸,為此,河南職業教育通過改革辦學機制、配合產業轉移、引領產業升級,在校企合作方面探索出了一條新路,不僅實現了勞動者“在家門口就業”,更有效支撐起本地的產業發展戰略。
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河南龍翔電氣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端中現在又多了一個身份:龍翔電氣工程學院院長。該學院由龍翔電氣與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合作建設,學院占股51%,企業占股49%。股份制合作背后,企業職業標準和生產過程的引入促使學生既掌握了業務能力,又熟悉了企業文化、增強了對企業的認同感。而通過學院人才庫,企業克服了招工難招工貴的難題。
在河南機電職業學院200多畝的產業園區內,已有龍源汽車、大連機床等10多家企業入駐。院長張震表示,學校提供土地,企業建廠房和生產線,園區企業不對外招工,主要用學校的學生來頂崗實習。企業得到實惠,積極性自然也高了。
2011年起,信陽市平橋區職業教育與就業保障局主導建設了平橋區公共實訓基地。基地投資8億元,規劃面積1156畝,是集教學、實訓等功能在內的職教綜合體,基地內最大的學校信陽航空服務學校是一家民辦中職。平橋區委書記王繼軍表示,引進該校是看中了民辦校理念、機制上的靈活性。對此,校長劉品生介紹:“學校開設的每一個專業都引進了一家企業在校內生產辦公。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馬上能進入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為雇主服務,而遇到問題又可以帶回教室請老師分析指導。”
河南省通過民辦公助、公辦民助、建設—移交、股份制等形式引入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參與辦學,讓企業有了真真切切的獲得感,“校熱企不熱”的難題也得到了緩解。
招工與招商結合
攜程網信陽呼叫中心是信陽航空服務學校發展較為成熟的實訓中心。劉品生介紹,呼叫專業是校方的優勢學科,呼叫專業的學生入學即簽訂就業協議,經過兩年專業學習,第三年就可進入呼叫中心頂崗實習,畢業后直接就業。“去上海總部生活成本太高。”2011級畢業生張宇對能在家門口當上攜程網呼叫領班非常開心。據了解,以此為基礎的信陽市呼叫產業園建成后,可解決15000人的就業問題。
隨著平橋產業集聚區與平橋實訓基地的蓬勃發展,平橋的職教改革與產業集聚效果初顯,該區23萬勞動力外出已有6萬回鄉就業。平橋區職業教育與就業服務局局長馬慶君說:“平橋實訓基地牌子響了后,無論內遷企業還是新生的小微企業,都很看中平橋對基礎設施、教師、學生和產業鏈資源的集聚效應,現在平均每一兩個月就有一家企業入駐實訓基地,職教招商正成為現實。”
提質升級,配合產業戰略
近年來的職教發展更加貼近生產,造福學生。
平橋實訓基地內的華翼航模科技有限公司是生產飛行模擬器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技術總監王曉偉指著一棟三層廠房說:“平橋區政府招商引資看中了這家企業的科技含量,于是把劃撥實訓基地的廠房給公司免費使用兩年。公司在信陽產業集聚區建廠的同時,信陽航空服務職業學校招收機務維修專業的學生在實訓中心進行培訓式生產,系統培養學生在機械、電子、通信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出來的學生既能從事機務維修,也能進行模擬器的生產組裝。”
政府牽線搭橋,學校也不再坐等企業援手,而是主動走進企業。河南機電職業學院自2014年開始送教入企,先后在鄭州風神物流等十幾家企業設立教學工廠或課堂。
據了解,河南先后實施兩期職教攻堅項目,大力推動職教集團化、品牌化發展,“林州建工”“信陽茶藝”等17個地方特色職教品牌與地方產業精準對接,全省89個“職教強縣(市)”都建有服務縣域經濟、縣域農業的多功能職教中心。對于中部人口大省河南而言,以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為抓手,承接招商項目、服務產業布局正成為職業教育提質升級的新機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