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結束后,師生們在影院大廳進行討論
“今天,我要帶你們去電影院看賈樟柯導演的新片《山河故人》,立刻出發!”
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丁莉麗老師第8周的《中國電影專題》課前,給了同學們一個驚喜,教室里立刻傳出歡呼聲。學生們快速收拾好書包,跑出教室,趕往學校對面的橫店電影城。
上課還有這樣的福利?還能邊看看大片邊學習?答案是肯定的!
“以前以為這個課就是在教室里學習電影知識,沒想到還能去電影院看電影”、“影院的視聽條件更好,更能讓我們深度感受影片的內涵。”同學們對丁莉麗的這個安排紛紛表示很新鮮。
在之前的課上,丁莉麗老師介紹了該影片以及導演的基本情況。她說,在良好的觀影環境里,認知效果會更好,這是普通課堂教學所達不到的。“希望通過這種課堂講授加現場觀賞的方式,激發學生們的興趣,讓他們更多地關注優秀紀錄片和文藝片。”
觀影結束后,課程并沒有結束,師生們就地在影城大廳展開了討論。也許是因為在大屏幕上直觀感悟這樣一部藝術片,所以大家參與討論的積極性特別高,都想表達自己對影片的理解。
據了解,這已經不是丁老師第一次將課堂搬出教室了,之前她曾帶著學生參觀華策影視和杭州華元電影大世界,還請影院負責人給學生介紹影片幕后的運作情況等。
丁莉麗老師說,每次上這門課,她都會緊密結合當前電影市場來授課,讓學生了解最前沿的信息和動態。“觀影結束后,我要求每個同學都要寫影評,字數不在長短,關鍵是有感而發,因情成文,并且快速交稿。”丁老師說,這樣有利于鍛煉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和寫作水準。而這也正是她要組織學生現場觀影、當場討論、當天寫作的用意所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