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小學的塑膠跑道已鏟除
開學,本應該快樂的日子,可以和小伙伴們一起踢球、跑步,享受秋日的陽光。可當8歲的小海和7歲的小凱開心地回到學校,等待他們的卻是另外一種景象……學校新跑道投入使用的幾天后,家住深圳8歲的小海坐在馬桶上,突然流起了鼻血。之后,小海幾乎每天都會流鼻血,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會流,睡覺前也會流。除了流鼻血,小海原有的鼻炎也變得越來越嚴重,經常打噴嚏、鼻子里時常流出黃色的液體。
7歲的小凱,是深圳市北師大南山附小足球隊的小球員。每天,小凱下課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沖到學校的操場上踢球。可10月初開始,小凱接連流了一整個星期的鼻血。原本生龍活虎的足球小子毫無征兆地不停流鼻血,這讓小凱的母親寢食難安。隨后,媽媽給小凱請了幾天病假,暫時離開校園幾天之后,小凱的癥狀得到了明顯改善。
整個10月,在深圳市北師大南山附小,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全部600個統計案例中,有269個學生出現了頭暈、流鼻血、咳嗽和氣喘不停的癥狀,還有的孩子身上起了紅疹,瘙癢不止。
小海和小凱并不是單純的運氣不好,在北京、江蘇,都同樣在這段開學時間里,發生了許多案例,很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都紛紛出現了中毒現象,原因最終直指象征著健康的跑道。
從江蘇到深圳,再到北京,跑道中的毒氣像一股可怕的傳染性病毒,事發之后,記者在深圳、北京兩地的調查中所發現的,遠比這種病毒本身還要可怕……昨天,奧運冠軍錢紅、李雪芮等紛紛呼吁有關部門,尤其是司法部門介入,還孩子們一個健康的環境。
核心提示
從江蘇到深圳,再到北京,“跑道”中的毒氣像一股可怕的傳染性病毒。然而事發之后,記者在調查中所發現的,遠比這種病毒本身還要可怕——有毒成分超標、涉嫌造假的檢測報告、層層轉包的利益鏈條和尚處空白的行業標準……
籠罩校園的神秘毒氣
北京,芳草地小學麗澤分校,一些孩子出現了類似的癥狀。一名家長對學生出現的癥狀進行了普查,并制成了表格交給記者——平均20個人的班級里,一班有12個孩子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頭暈、流鼻血、蕁麻疹、干嘔;二班有13人身體不適,其中9人都是流鼻血;三班,出現類似癥狀的人數有16人……
如果不是從新聞報道中看到了江蘇等地在早先一段時間發生的“毒跑道”事件,這些孩子的家長永遠也不會想到,導致孩子們不停流鼻血、頭暈、咳嗽的罪魁禍首——竟然可能是學校新鋪的塑膠跑道。本應吸引孩子愉快玩耍的塑膠跑道,如今卻令他們避之不及。新建的跑道之中,神秘的毒氣究竟來自哪里?
廣東省體育設施制造商協會副會長趙文海介紹,塑膠跑道刺鼻的氣味主要來自于跑道中的塑化劑和施工所用的溶劑:“氯化石蠟作為塑化劑,在高溫下會分解、遷移,產生大量的氯化物,而氯化物對人體是有傷害的。另外,溶劑中含有的甲苯和二甲苯,也是帶有刺鼻氣味的物質,而且如果吸入大量甲苯和二甲苯還會導致白血病的發生。”
至于不少學生出現的流鼻血癥狀,趙文海認為合成跑道中的TDI(甲苯二異氰酸酯)才是罪魁禍首,“TDI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它在炎熱或者強光下,會有甲苯二異氰酸酯氣體釋放出來,而且在人體中具有積聚性和潛伏性,對皮膚、眼睛、鼻黏膜、呼吸道都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嚴重者會導致出現流鼻血的癥狀。”
涉嫌造假的檢測報告
于女士是北京市芳草地小學麗澤分校的學生家長,她的兒子小磊今年9歲,開學之后,學校鋪設跑道的同時,四年級的小磊身上開始出現了不明原因的疹子。國慶長假之后,整整一周內,小磊每天晚上回家就流鼻血。一開始于女士并沒有想太多,直到看了深圳市“毒跑道”的新聞報道,她才聯想到小磊跟新聞報道上的情況一樣。
為了小磊的健康,她開始召集身邊有相同癥狀的學生和家長們,向學校和教委反映情況。若干次與校方交涉后,負責修建操場招商的豐臺區教育局向于女士出示了一份承建方在修建跑道前事先送樣的質量檢測報告書,但這份報告卻被證實是,假的!
這份報告的檢測方是隸屬于華東理工大學的中國田協人工合成面層檢測實驗室,經核實,這個實驗室的確是中國田協指定的實驗室,但當記者致電該實驗室并把檢測號報給對方要求核實時,實驗室卻表示從未做出過這個編號的檢測。面對家長的質問,校方和區教育局卻無奈地表示:“我們也不知道這份報告是假的。”
此后,校方做出了一個決定——拆除跑道,理由是,“為了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無論操場檢測結果是否合格,都決定把操場跑道鏟除。”
“我的孩子中毒了嗎?”
據芳草地小學的家長透露,第一批孩子進行了血常規、肝腎五項和毒檢。
等待結果那兩天對于女士而言是一個煎熬的過程,兩天之后的晚上,她拿到結果,毒檢報告上“苯甲酸”三個陌生卻又可怕的字眼,像刺一樣戳痛了于女士的心:“送檢我只是希望能夠讓自己安心,并不相信真的有問題。但當我拿到報告顯示我孩子血液里含有苯甲酸成分的時候,我腦子一下子蒙了……”同時檢測的四個孩子里,其中三人身體內的苯甲酸含量分別是0.5ug/ml,0.3ug/ml和0.1ug/ml,而他們在學校的出勤率分別是全勤、半勤和四分之一出勤。
就在這四名家長進行檢測之后,陸續有12名家長對小到二年級大到六年級的孩子進行了血樣檢測,并且加檢了尿樣。這12名孩子中,只有2人血液中沒有檢測出苯甲酸,但尿液都檢測出來含有該物質。其中,有孩子尿液中苯甲酸的含量是血液的兩倍。更可怕的是,有一孩子雖然沒有任何流鼻血、頭疼、咳嗽、胸悶等異常癥狀,但血液和尿液中同樣含有苯甲酸。
種種跡象,更不得不讓家長懷疑孩子的癥狀和毒檢結果跟學校內的不合格跑道有關。“開學后”、“十一假期結束后”,所有“毒跑道”的事件都指向了一個敏感的時間點。查證幾家學校的工程進度之后,發現基本都存在邊施工邊教學,或者施工不久就開課的現象。當然,只是依靠足夠長的揮發時間,并不足以消除隱患,因為在整個跑道施工中,還存在因為各種轉包帶來不合格的“毒跑道”。
“我們只用手中的事實說話”
北京,剛剛鏟除跑道的芳草地小學麗澤分校。10歲的小峰在毒檢中檢出身體里含有苯甲酸,并且一直伴有流鼻血的癥狀。小峰的媽媽心疼孩子,給他停了幾天課,可小峰卻眨巴著眼睛,近乎央求地跟媽媽說:“媽媽,我想回學校,想同學和老師……”
跑道鏟除之后,大部分孩子帶著對同學和老師的懷念,回到了校園。但9歲的小磊依舊選擇自己一個人待在家里。
自從發現孩子身體異樣之后,小磊的媽媽于女士每天都要為孩子的事情奔波。為了孩子,她還和其他家長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如今群里已經有174名家長了:“我們不去質疑專家的說法,我們只用手中的事實說話。”于女士領著學校里有跟小磊一樣癥狀的孩子去醫院進行毒檢,毒檢報告出來后,她又開始四處找醫生、專家解釋孩子的病情。她甚至撿起了自己二十年前做化驗員時的知識,分析苯在人體內的可能轉化路徑。
“我不會停止做這些事情,我不后悔”,可是,讓她后悔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兒子小磊無意中看到了那份關于苯轉換的公式圖。“這本不應該是一個9歲的孩子該懂的事情啊!”于女士口中透著無奈。
再次來到北京市芳草地小學麗澤分校,學校的塑膠跑道已經被鏟除,黃色的土地露在操場上。跑道鏟除之后,“毒跑道”事件畫上的并不是一個“句號”,而是一個更大的“問號”。沒有明確統一的檢測標準,沒有權責分明的監督把控,沒有公平合理的競標規則,沒有嚴格透明的市場監管,沒有……毒跑道鏟除之后,正處花季的少年們怎樣面對校園這片曾經的樂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