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湖北省“十佳師德標兵”、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教師姬中英(左四)指導學生進行裝車實訓
“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職業教育法》)頒布施行。2007年,《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頒布施行。
在省委的正確領導和省人大的監督支持下,我省認真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和《實施辦法》,堅持把職業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省職業教育堅持“以用立業”,堅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職業教育辦學規模總體穩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構建,基礎能力建設明顯加強,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基本滿足了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新增教育投入主要用于職教
湖北省各級黨委政府已把職業教育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1996年以來,省政府先后3次召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出臺了支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相關政策。2014年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了4個方面29項改革發展任務,規定“新增教育投入主要用于職業教育,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均不低于30%”。
2014年,全省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達到107.8億元。截止2014年,全省高職院校校舍總面積1178.5萬平方米,比2007年增長32%;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4034元,比2007年增長187%;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校舍總面積874.4萬余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23.47平方米,比2007年增長130%;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4829元,比2007年增長266%。
尤其是近5年,我省統籌中央和省專項資金近30億元,重點建設了4所國家示范高職、5所國家骨干建設高職、7所省級示范高職、44所國家示范性中職、76所省級示范中職,建設了248個國家級和省級實習實訓基地,職業院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形成了一批優質職業教育資源。
在全國率先實施“技能高考”
《實施辦法》指出,“逐步建立職業學校與職業培訓并舉、適應市場和勞動就業需求、結構合理、靈活開放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我省目前已基本建立中職與高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之間的溝通銜接制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初步形成。
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技能高考”制度。從2011年開始,積極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分類招生考試改革試點,實施面向中職畢業生的“知識+技能”的招生考試改革。2015年,取消高職統考,全面實施“技能高考”,我省中職畢業生升入高一級學校主要通過“技能高考”和高職單獨招生考試方式進行。不少專家認為,這是職業教育改革的“破冰之旅”,在全國有示范意義。
同時,我省已經建立了中高職銜接、高職和應用型本科銜接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制度,打通職業教育從中職到高職到應用型本科的升學通道,使中職畢業生“就業有門路,升學有渠道”。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見成效
《實施辦法》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為職業學校學生增強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實現職業教育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提供服務和幫助。”
我省積極采取措施,校企合作不斷深入。目前,我省70%以上的職業院校設立了職業技能鑒定所,職業院校80%以上學生在畢業時可以獲得至少一種職業資格等級證書。截止2014年末,全省共組建湖北裝備制造職業集團、湖北物流職教集團等各類職業教育集團34個,參加集團的學校達280余所、企業達1000余家,使校企合作由傳統的“點對點”向“面對面”服務轉型。
從2012年開始,組織全省各級各類職業院校開展“職業院校企業行”活動,遍訪區域內企業,深入發掘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員工職業培訓和生產技術改進等方面需求,促進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
“雙師型”教師隊伍不斷擴大
《實施辦法》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職業教育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納入教師隊伍建設總體規劃,保證教師隊伍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2011年,我省率先設立“楚天技能名師”崗位,鼓勵和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省內外相關行業企業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公開招聘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每個崗位每年補助2萬元。目前全省共有1500余名“楚天技能名師”在職業院校擔任專業兼職教師。
同時,創新教師引進機制。職業院校可將20%的編制員額用于聘任專業兼職教師。專業教師采取專項招聘方式,試行先面試后筆試的辦法。對急需緊缺技術崗位采取考核認定后直接引進的辦法。
我省還單獨開設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系列,將職業院校教師的實踐經歷和技術服務成效作為副高以上職稱的必備條件,并在技工院校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
職校畢業生撐起支柱產業
2007年以來,全省職業院校共向社會輸送近400萬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湖北交通職院2013屆畢業生87%以上在湖北就業,武漢市儀表電子學校80%以上的畢業生在光谷就業。職業院校畢業生已成為我省產業大軍的主要來源。特別是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制造與維修、軌道交通、現代物流等我省重點產業、支柱產業中,新增從業人員主要來自職業院校。
職業院校在校地合作,開展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技術咨詢服務等方面成效明顯。全省56所高職院校通過校企共建形式,設立了113個應用技術研究所。
充分發揮職業院校的職業培訓基地作用,針對企業在崗職工、復退軍人、農村勞動力轉移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每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30多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00多萬人次。
【數讀】
55.5萬人
截止2014年,我省共有獨立設置的高職高專院校56所,在校生55.5萬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數的39.1%。
55.3萬人
截止2014年,全省共有中職學校504所(含技工學校203所),在校生55.3萬人,占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數的37.6%。接近國家要求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規模大體相當的水平。
90%
高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平均在90%左右。
95%
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穩定在95%以上。
775萬人
截止2014年,全省技能勞動者總量達775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219萬人,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28.39%。
【期待】
技能型人才待遇將提高
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省政府將督促各級政府、省直各部門把職業教育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貫徹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認真落實職業教育督導制度,開展職業教育專項督導,將普職比例、經費投入、教師待遇等情況納入專項督導范圍,并將督導結果作為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選拔任用、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并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完善扶持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和國家助學金政策,加大免費和補助資助力度。
我省職教發展仍將堅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建立符合市場和社會需要的職業院校專業課程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培育學生的職業精神、職業技能和人文素質培養。
省直相關部門將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創造平等的就業環境,用人單位錄用人員不得歧視職業院校畢業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待遇,在全社會真正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