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緬甸北部克欽邦首府的密支那早已沒有了彼時硝煙四起的景象。七十多年了l,那段歷史正在被遺忘,可那段歷史卻又成為很多人不可磨滅的記憶。異國他鄉,原始叢林、高山峽谷侵吞了許多中國軍人年輕的生命。他們拖著被饑餓惡疾糾纏的身體在暴雨和洪水中步履維艱,與日軍激烈交戰,還沒來得及扶住倒下的戰友,就繼續投入下一場惡戰中。就這樣,上萬名戰士用自己瘦弱的身軀鑄就了銅墻鐵壁,贏得了密支那戰役的勝利,打開了國際交通線,成功守衛了中國的西南大門。
今天,戰爭雖然遠去,英雄忠魂卻散落在密支那的許多角落。如今,埋葬中國遠征軍的墓地有的破落不堪,或被改造成小學甚至是豬圈,令人唏噓不已。而遠在在北方的中國,還有烈士們沒有來得及好好告別的親人和浴血奮戰的戰友們在心心念念地等著他們回家。
2015年11月5日,347具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歷經千辛萬苦從緬甸挖掘整理,即將回國安息。然而,天有不測風云。遠征軍將士遺骸歸國活動在密支那受到當地民間組織同鄉會阻攔。無不令等待著的國人失望、詫異、沮喪。時至今日,此次活動已涉及政治、外交、經濟、民族、民間組織的活動邊界等多個方面。
此前,大陸亦有過挖掘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成功的范例。同鄉會與負責此次活動的某基金會由原先的合作走向分解,雙方就遺骸選址、政府手續、歸葬動機存在明顯分歧。盡管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歸國的日期尚未確定,但畢竟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我們希望兩國雙方民間組織加強交流,相互磨合;官方資源與民間資源相結合,做好烈士遺骸的歸屬工作。不要辜負遠征軍們用自己鮮活的生命在對這片土地的寄托。
想起,1942年同古保衛戰中,200師師長戴安瀾致夫人遺信中寫道: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之恩。為國戰死,事極光榮何其無畏!當年,無數遠征軍將士們沒有一場正式的葬禮,就慘痛長眠于他鄉,這些我們不能忘記。國人講求落葉歸根,愿英雄的遺骸能夠早日回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