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學校接到晚會后勤保障任務后,由王關義副校長任總指揮,后勤處、團委、繼續教育學院等部門通力合作,為參演的100多名來自9個高校的大學生,提供住宿、餐飲、車輛以及志愿服務工作。在晚會進入人民大會堂彩排及演出的三天,學校派出青年學生全程參與晚會準備。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的校廣播臺副臺長王嘉琦同學說:“十分榮幸能參與到這樣的大型活動當中,代表北印出一份力。盡管每次活動都持續到凌晨,但在志愿活動中學到了很多,同時也提高了自身能力。”學校高效高質的服務也獲得了組委會的一致認可。
9月26日晚,宣傳部、學工部、研工部、團委組織400多名師生觀看了此次主題晚會。觀看晚會過程中,同學們不僅感受到了中國現代科學家群體奮斗、科學救國、科學報國、科技強國的理想抱負,同時學習到了輔以先進多媒體技術的大型晚會的制作模式。教師們更是以此激發了工作熱情,增強了教育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印刷與包裝工程學院青年教師牛宣言觀看完演出談到:“我們要發揚奮斗精神,向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們學習,全身心的投入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偉大事業當中來。”
新聞出版學院學生秦陽也激動地表示:“九位科學家在各自崗位、科技領域的無私奉獻和奮斗精神令人動容,他們為國家為人民做出的貢獻和犧牲值得我們每一個青年人去尊重和學習。”
9月22日上午,2015級1562名本科生和225名研究生與新生班主任、輔導員一起參加了北京印刷學院新生開學典禮。
典禮在雄壯的國歌中拉開序幕,各學院新生身著印有“北京印刷學院”字樣的不同顏色文化衫,整齊地坐在主席臺正面。黨委副書記彭紅介紹參加典禮的師生,各學院新生喊出了屬于自己的口號:出版出版,創新發展;經管經管,氣概非凡;設藝精彩,為校爭光;機電機電,活力無限,求實發展,奮勇爭先;印包學子,時刻準備,印包學院,揚帆起航;斗志昂揚,信息最強,千秋萬代,信息最帥。
副校長王關義首先對加入北印大家庭的2015級新生表示熱烈的歡迎,并從“學什么、向誰學、怎樣學”三方面給新生適應大學、完成學業提出了建議。第一、學什么。要學做人、學方法、學知識。第二、向誰學。向北印師長學習;向杰出校友學習;向優秀學子學習。第三、怎樣學。要掌握“有志、有德、有為、有戒”四個原則。王關義說大學時光是辛苦的,不僅要學習通識和專業課程,還需要陶冶性情和提高能力,大量閱讀經典,廣泛參加各種科研創新、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希望同學們能夠明確方向、樹立志向,勇擔責任,為
繁榮傳媒產業、鑄造民族輝煌、建設“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傳媒類大學”努力奮斗。最后,他祝愿同學們心有所定、志有所立、情有所鐘、學有所成!
典禮的最后,全體新生集體宣誓,“傳承印刷文明,創新傳媒文化,弘揚北印精神,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崇德尚學,銳意進取,努力成為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復合人才!”鏗鏘有力、整齊劃一的聲音在體育場上空飄揚,氣壯山河。(文/霍燁 圖/何勁松、劉艷)
●“中國未來的故事由我們來講”,聶震寧為新生上開學第一課9月22日上午,知名出版專家、新聞出版學院院長聶震寧在北京印刷學院教A樓224為該院15級新生上了開學第一課。● 北印學子晉級中國用戶體驗大賽全國十強9月19日,“第七屆中國用戶體驗大賽北京賽區10強面對面答辯”在北京印刷學院教A樓報告廳拉開帷幕。經過一下午激烈的角逐,來自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的知源團隊成功晉級全國十強。● 北印參加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9月21日,北京市教委組織的2015北京市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落下帷幕。北印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獲獎6項,包括三等獎2項,優秀獎4項。北京印刷學院獲優秀組織獎。● 迎新晚會首次在軍訓基地舉行9月19日,時值新生軍訓尾聲,一場由校團委主辦的“青春作墨 共印輝煌”主題迎新晚會在軍訓基地啟幕,圍繞新生軍訓生活,為新生和教官傾情祝福,向新生軍訓成果致禮。學校各級領導以及1500多名師生一起觀看了迎新晚會。
當地時間2015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委員會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愛爾蘭科學家威廉 · 坎貝爾、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分享該獎項。
一夜之間,“屠呦呦”這個名字為中國乃至世界熟知。屠呦呦填補了華人十年未獲此獎的空白,也成為了第一位在中國獨立完成研究的獲獎者。潛心研究幾十年的她也第一次站到了公眾面前。在當時的采訪中,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發現,不是一個人的成績,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很多同志都參與這項研究,都做出了貢獻。這也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屠呦呦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作為“中國神藥”,青蒿素在世界各地抗擊瘧疾顯示了奇效。2004年5月,世衛組織正式將青蒿素復方藥物列為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京華時報》,白梓含整理)
2015年德國紅點獎概念設計大獎頒獎典禮于9月25日在新加坡紅點博物館隆重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獲獎者興高采烈、載歌載舞通過紅地毯接受這非同尋常的殊榮。設計藝術學院15級研究生王鵬同學的設計作品 《和 · 旅行餐具》 獲得紅點獎概念設計獎,并問鼎“紅點至尊大獎”,登上了設計類國際頂級大賽的最高領獎臺。
2015年紅點獎共有來自于全世界61個國家和地區的4680件作品參賽,最終229件作品獲得了紅點獎,獲獎率僅為5.7%。王鵬同學的作品在全球229件紅點獎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紅點至尊大獎”。獲此獎項在全球僅有39件,獲獎率僅為0.8%。
頒獎典禮上,王鵬作為紅點至尊大獎的得主,第一個站到了領獎臺上。當他在頒獎臺上振臂揮舞至尊大獎的獎杯時,宣示了北印實踐教學、創新教學的最好成果。
紅點設計大獎是一項有著廣泛影響的國際性設計賽事,與“IF獎”、美國“IDEA獎”并稱的世界三大頂級設計獎,素有設計界的“奧斯卡”之稱。所以獲得紅點獎,對設計師而言是一項終身的殊榮,對在校的學生則更是莫大的鼓舞。(圖文/袁園)
熟悉香港經典影片的人大概會發現,在 《港囧》 中留下身影的經典港片,其實不少。讓小編帶著你來挨個回顧。首先,在電影開頭,徐來與楊伊曾共同觀看的影片里,就有 《甜蜜蜜》、《胭脂扣》、《阿飛正傳》、《天若有情》、《新不了情》、《旺角卡門》等八九十年代的經典影片。
除卻這些在電影中直接“露臉”的影片們,其實 《港囧》 中許多畫面和臺詞也都暗藏玄機。比如徐來在電梯中對小舅子說的“一分鐘朋友”便是出自 《阿飛正傳》;《英雄本色》 里的“不要用槍指著我的頭”也被運用其中;“鳳梨罐頭”則是源于 《重慶森林》。
在 《港囧》 末尾,徐來對蔡波深情告白時直接挪用的“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來自于周星馳主演的 《大話西游》。至于在諸多動作戲里,許多橋段也與經典港片里一些經典畫面相重疊。最明顯的莫過于徐來飛撞上廣告牌,這一幕出自周星馳的 《功夫》,此片產自04年,還于去年推出3D版重回大熒幕;徐來從電梯扶手間滑下的鏡頭則是模仿 《龍虎風云》;而徐來懸掛在雙層巴士上的橋段則是源于成龍的 《警察故事》。
除此之外,許多港片里經常出現的面孔,也在 《港囧》 中一一亮相,比如曾執導眾多香港影片的王晶導演、飾演警察的葛民輝和李璨琛,而飾演特效師的八兩金、飾演櫻桃小丸子的苑瓊丹等人也在主角兩人的追逐戲中輪番登場。這些熟悉的面孔,為 《港囧》 又多添上了幾分“港味”。
或許90后眼中,那些一掠而過的泛黃鏡頭只不過是畫面中的布景板,那些巧妙設置的臺詞和畫面在90后看來也不明所以,那些港片里的老面孔也更是陌生。但這些產于八九十年代的老片,卻是那個年代遺留下來的珍貴記憶庫,曾經火遍了大江南北的它們,是我們父母輩對青春的回憶里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些蘊藏在時代洪流里的珠寶,時隔多年卻依舊閃耀著獨特的光輝,當我們拂去蒙塵后,又顯露出了它們的動人之處。(文/張弛、茅均雨、吳子璇、杜海燕)
“多少春秋風雨改 多少崎嶇不變愛”《港囧》 中怎么能少了Beyond的 《情人》 !在最后一段,徐來和妻子“菠菜”在高空懸掛的玻璃板上經歷了驚險的一幕,徐來最后還是緊緊抓住了妻子的手,意識到了自己對妻子“菠菜”的愛,也為妻子為他所付出的一切而感動。徐來此時此刻明白了妻子菠菜的珍貴,決定重新回歸家庭,渴望團聚。“多少春秋風雨改 多少崎嶇不變愛”用來形容菠菜對徐來不離不棄的愛也很合適。
聽著這些熟悉的旋律,你有會心一笑嗎?你體味到 《港囧》 所想表達的情懷了嗎?你又是否像片中的徐來一樣想起了當年的她/他?當我在影院里,聽到這些熟悉的音樂響起,我感到了一種共鳴,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段獨屬于自己的記憶,多年后,時光變遷,滄海桑田,一切身邊的人、事,都會發生改變,只有那些老歌,那些名曲,會歷經時光的沖刷留下來。每當那些老歌響起,就會帶我們回到自己記憶里的“那些年”。
近期熱播的電影 《港囧》 帶著濃厚的香港氣息,自然少不了當地的特色美食。顧名思義,《港囧》 必定是一場“囧途”,但在主角們奔忙的街頭巷尾,處處可見美食的身影。
來到香港,不得不吃粵式早餐“四大天王”之一的叉燒包。其大肚收篤,皮軟餡厚,不僅具備可愛的外形,還香甜多汁。除 《港囧》 以外,叉燒包在多部經典香港影片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是許多香港人偏愛的街邊小吃,一般是由鱈魚肉加淀粉制成的小肉球,油炸后裹辣咖喱醬或沙爹汁等醬料,其質爽口彈牙,吃過令人念念不忘。菠蘿包因為色澤金黃誘人,表面網紋酷似菠蘿而得名。味道偏甜,配上一杯鴛鴦奶茶,就是一頓美美噠的早餐了。最具港式特色的應該是云吞面了,五十年代在香港蓬勃興起,至今仍深得人心。云吞的口感、外形和味道都獨具風味。面條要有蛋香,爽滑而富有彈性;湯底亦非常重要,骨湯燉煮,必須濃郁鮮香,才可突顯云吞和面條的色澤與口感。
說過了特色小吃,必須要來看看高大上的西餐。受外來文化的影響,香港也能做出地道的歐式美食。鵝肝可謂是美味與營養并重的理想食品,被列為“世界三大珍饈”之一。其外酥里嫩,入口即化,香酥的口感加上特調的醬料,絕對會令你流連忘返。
無論是香港的街頭巷尾,還是高檔的豪華酒店,一碗樸素的熱粥,往往能驅散漂泊在外之人身上的寒冷,由內而外給予人溫暖。那不是粥的熱度,而是心的歸宿。在多少寒冷的夜,一碗粥的熱度,讓你想起家,想起愛的人。就像 《港囧》 的結局一般,徐來終于明白,身邊最常見的人,心里最平凡的愛,刻印在生命中,揮之不去。
之于我們而言,有一種莫名的情愫,仿佛是一個解不開的情結。我們曾經無比向往著它的繁華與輝煌。近期上映的 《港囧》 是人在囧途繼 《泰囧》 之后的又一個專題。正如徐崢導演所說:“《港囧》 不是一出尋常的喜劇,它更注重感情”。《港囧》 是一部喜劇,除了搞笑之外,還需要人文的情懷。在 《港囧》 里出現的港味、港曲以及港片,點燃了我們的激情,也是對曾經的香港流金歲月的一次致敬。下面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曾經的香港流金歲月吧!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