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陽光,柔和地照在七臺河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徐景忠臉上,他看著遠方,露出了微笑。迎著陽光看去,可以看見幾個正在奔跑的身影,他們是徐景忠的殘障學生,也是他帶的特奧運動員——七臺河第一家特奧速滑隊。
這已是徐景忠帶的第三支特殊運動員隊伍了,從教22年來,他無怨無悔地扎根于條件艱苦的七臺河特殊教育學校,在一窮二白中組建了聾生排球隊和特奧田徑隊,這兩支隊伍已經代表我省在全國甚至世界級別的特奧運動會上獲得了超過30枚金牌。
1993年,23歲的徐景忠從肇東師范學校畢業,風華正茂的他作出了這樣的選擇——回家鄉,到特殊教育學校從事教學工作。
回想起當初的情景,孩子們有走路走不穩的、有時常嘴角流涎的、有口齒不清的、四肢不聽使喚的……看著讓人揪心。面對這群智障孩子,徐景忠決定從身體機能的恢復著手,以競技體育特長培養為突破點,讓這些殘疾孩子在取得成績自信的基礎上,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經過3年不懈努力,徐景忠掌握了一整套獨特的殘疾學生體育課堂教學和訓練模式,在佳木斯舉辦的東部地區特教運動會上,徐景忠帶領的孩子們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孩子們自信心變強了,訓練熱情也更高了。
2000年,七臺河市特殊教育學校分別組建了聾生排球隊和特奧田徑隊,從這兩個體育隊成立之日起,徐景忠成了沒有一分錢補助的校隊教練。一個簡單的動作,常人學幾次就會了,徐景忠則需要耐心地教幾百次。他每天帶著這些殘障孩子早晨4時起床開始登山,然后回來學習文化課,下午3時繼續訓練,日復一日從未間斷。
訓練這些智力上有缺陷的孩子不僅僅是需要耐心,有時甚至會有危險。一次,徐景忠在訓練學生練習投擲壘球時,由于一時心急,說了一名學生兩句,那名學生二話不說,撿起腳下的一塊磚頭砸向了徐景忠,幸虧他躲開了石頭。事后,他常常自責:“不能怪孩子,都怪我太著急了……”
2006年全國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哈爾濱召開,學校田徑隊組隊代表我省參加本次大賽。在70天的集訓里,徐景忠吃住都和學生在一起,過路手牽手,吃飯怕他們燙著,就連睡覺時都怕從床上掉下來,在比賽期間更是一步不離。就在本次大會上,他們獲得六金兩銀兩銅的好成績。
2007年10月,在上海世界特奧會上,徐景忠所帶的中國特奧女子排球一隊,一舉奪得冠軍。在隨后的2010年9月至2014年8月間,徐景忠先后六次帶領七臺河市特殊教育學校特奧田徑隊代表我省在國內大賽中獲得數十枚金銀銅牌,他本人也先后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優秀教練員稱號。
在徐景忠老師的手機里存著一張照片,那是他和學生段曉春在2006年全國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摘取金牌時照的。照片上的徐景忠眼中的淚水比段曉春還要多,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對記者說,“當時太激動了,一想著這孩子以后的命運會因為這次運動會而改變,我就高興得想哭。獲不獲得金牌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為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礎。”
對比照片中的徐景忠,記者發現時光在他的臉上雕刻下了更多歲月的痕跡,45歲的他顯得比同齡人蒼老一些。“這些孩子很不好帶,有沒有過想放棄的念頭?”面對記者的提問,徐老師憨憨地笑了,他說,“教育應該像陽光,應該照在每一個人的頭上,我想讓這些特殊孩子的頭上永遠都有陽光的照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