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改進公共服務措施,以持續簡政放權便利群眾辦事創業;部署加快企業技術升級改造,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決定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推進教育領域公共服務均等化。
會議指出,順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整合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城市義務教育獎補政策,建立統一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現“兩免一補”經費隨學生流動可攜帶,是深化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社會公平邁出的新步伐。
會議決定,一是從2016年春季學期開始,國家統一確定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對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含民辦學校)按不低于定額標準給予補助。適當提高寄宿制學校、北方取暖地區學校和規模較小學校補助水平。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提高公用經費補助標準。
二是從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統一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含民辦學校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實施上述政策,由中央和地方統一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經費,明后年將新增財政投入150多億元。
>>政策解讀
農村與城鎮學生平等對待
11月19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國務院提出建立統一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意味著將城鄉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也把農村孩子與城里孩子放在同等地位。
記者了解到,由于財政來源不同、各地經濟發展不同,農村和城鎮學生的生均經費存在差別。農村學生的義務教育經費低于城鎮學生。自2006年實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以來,生均公用經費經過六次提標,從最初的年均10-20元,提高到目前的中西部年生均小學600元、初中800元,并分省核定取暖費,提高寄宿制學校公用經費。
而在此次提出的新“兩免一補”的政策中,除京滬等地已先期試點外,獲益學生的范圍和額度都將大幅提升。
民辦校學生農村娃獲益大
儲朝暉說,此次政策的另一大亮點是明確了民辦學校學生劃撥生均經費,這在過去是沒有的。他說,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民辦學校的學生數量呈現顯著增長的趨勢。在2005年、2006年間,民辦學校的學生只占5%左右,但是在2013年已經達到了11%左右。
儲朝暉介紹,民辦學校學生除小部分為高收入群體外,約六成都是農村留守兒童。盡管農村也有公立校,但是很多農村教師會選擇將自己的孩子送往城里上學。老師每天進城送孩子上學,再回農村任教,放學后著急進城接孩子,這也導致農村公立學校的責任鏈中斷。因此,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選擇將孩子送往民辦學校,導致進入民辦學校的學生數量增多。過去,這部分學生無法享受政府的財政經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